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夷陵之战_夷陵之战起因经过结果简写

zmhk 2024-05-07 人已围观

简介夷陵之战_夷陵之战起因经过结果简写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夷陵之战”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夷陵之战中谁力战而死?2.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_夷陵之战起因经过结果简写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夷陵之战”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夷陵之战中谁力战而死?

2.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结果如何?

3.刘备若打赢夷陵之战 三国会怎样

夷陵之战_夷陵之战起因经过结果简写

夷陵之战中谁力战而死?

       1、傅彤

       夷陵之战时负责刘备的警卫工作。刘备被陆逊夜袭火烧连营时,傅彤为保护刘备率军断后,死战吴军,精疲力竭,力战而死。

       2、沙摩柯

       沙摩柯,五溪蛮人首领。刘备率兵攻孙权时,以金锦爵赏招募沙摩柯助战。沙摩柯率一万余人响应蜀军,表现活跃,很是让吴军头痛。后来陆逊以火攻破刘备,率诸军齐进,蜀军四十多个营寨被攻破,沙摩柯在大乱中匹马奔逃,被乱军杀死。

       3、赵融

       刘备伐吴时,深入吴境二三百里,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辅匡、赵融、廖化等各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后来陆逊反攻时,赵融被当场击杀。

       4、张南

       章武元年,刘备起兵伐吴,先锋军从巫县击败吴将李异等,一直推进到秭归。之后,刘备亲率诸将自秭归进军至夷陵,以张南为前部,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军。再之后,刘备被陆逊击败于夷陵,张南临阵被斩。

       5、冯习

       章武二年(222年)二月,刘备率军开进夷陵,以冯习为领军,统诸军,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六月,刘备被陆逊击败于猇亭,冯习被吴将潘璋部下所斩。

       6、程畿

       程畿,字季然,刘备取代刘璋担任益州牧后,程畿担任从事祭酒。程畿跟随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沿长江顺流而下退军。追兵赶上了程畿所在的船只,程畿亲身持戟与敌人战斗,甚至有敌船翻倒在江中。后来大量敌军赶到,一同攻击程畿,程畿当场战死。

       7、马良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蛮王沙摩柯。但之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8、黄权

       夷陵之战中,刘备命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曹魏进攻。后来刘备伐吴败还,黄权归途隔绝,无奈之下率部降魏。

       9、黄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被刘备封为后将军,赐关内侯。演义中黄忠在伐吴时身中暗箭,血尽而亡。

       10、张飞

       得知关羽死讯后,张飞悲伤至极,日日饮酒,打骂手下。张飞的手下张达﹑范强不堪其辱,在张飞跟随刘备临近出兵伐吴前,二人趁着张飞熟睡杀死了张飞,并将张飞的首级拿去投奔了孙权。

扩展资料: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之后,就一直在下坡路,先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紧随其后,刘备东征伐吴,又遭遇夷陵之战的惨败,让蜀汉由强变弱,再也无力一统天下了。

       此战使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刘备不仅损失了大量士兵与物资,连他本人都“仅以身免”,而隔年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平息了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结果如何?

       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交战双方:孙权,刘备

       指挥官:陆逊,刘备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战役背景   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大败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大意失荆州”就出自此战役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战役起因  东吴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战略(《隆中对》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使刘备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依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报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夺回荆州,但是由于他过于急切的想夺回荆州,在蜀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刘备就匆忙发兵了。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战役内容  双方有几次交锋,都有胜负,后来陆逊采取防守的战略,坚守不出。这一战略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因为蜀国位于丘陵一间,运粮十分不方便,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这使蜀军十分低落。于是刘备命令士兵驻守于树林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看驻守。陆逊认为机会已经来临,就发动了袭击,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蜀军。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长安;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当时双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矛盾才暂时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

       公元219年,孙权乘蜀汉荆州守将关羽率军北攻襄阳、樊城,与曹魏大军激战不已,造成后方空虚之际,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关羽闻讯后仓猝率军回救,结果兵败被杀,孙权遂占有了整个荆州。这样一来,孙、刘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规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

       至于孙权方面,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曾两次遣使主动向刘备求和,但均为刘备所断然拒绝。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诸葛亮之兄)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同样置之不理。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夷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最后一战,接近10万大军兵力,却大败于东吴陆逊。应该说这是真正确立三国三足鼎立的一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蜀吴联盟的削弱也减少了进入休养生息期(正处于曹操逝世曹丕称帝时期)的魏国受到的军事压力,基本确定了三方此后数十年的版图。蜀汉完全失去了军事要地荆州(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长安;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对魏吴均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参战兵力大半战死或投降,众多将领谋士战死投降,国力损失巨大,进一步削弱了蜀吴联盟,这些也间接造成了之后诸葛亮和魏国纠缠数十年却总无功而回的局面,“出师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战大败与刘备的战术错误有很大关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战略错误。“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又这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大战略错误呢?而且是不顾其最信任的诸葛亮赵云等旧臣的反对下发动这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战役分析  蜀军有近10万大军(演义中称70万),而孙给陆逊的兵力才5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者烈日行军,这上士兵的时期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在出征后又把智勇双全的赵云安排覆辙粮草。最后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使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刘备若打赢夷陵之战 三国会怎样

       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 、程畿等战死。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

       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扩展资料:

       刘备伐吴的背景: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为解樊城之围,遂致书孙权,劝他袭取荆州。

       孙权召集众将,拜吕蒙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军马,点兵三万,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皆白衣,摇橹西上,昼夜行进,直抵蜀军烽火台江边。悄然袭取了荆州。

       关羽闻信后大惊,自带关平、廖化领兵回荆州。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逃散无数。关羽带残兵退至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吴军遂围住麦城。

       关羽廖化杀出重围,去上庸求救兵。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发救兵,关羽在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救兵不至,关羽只得令周仓、王甫坚守麦城。

       自带关平、赵累突围。关羽率二将,领二百残兵突围出北门。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拒不降吴,父子遇难。

       刘备为关羽报仇,亲自率军攻伐东吴。

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刘备若打赢夷陵之战 三国会怎样

       关羽死后刘备怒而兴兵,没承想气势汹汹伐吴,最终却铩羽而归,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这一战让蜀国元气大伤,孙刘联盟也彻底破裂,为蜀国灭亡埋下伏笔,让人读来不禁扼腕叹息。如果真是历史不是如此,夷陵之战刘备大获全胜,三国的最终结局又会如何呢?

       01如果打成歼灭战,蜀国局面彻底改写

       夷陵之战堪称吴蜀两国的生死之战,刘备几乎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一方面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另一方面也想夺回荆州,改变魏蜀吴之间的战略态势。如果此战打出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吴国不一定会被灭,但蜀国的处境一定会好很多,甚至最终一统三国都很有可能。

       夷陵之战,当时孙权在求和不成的情况下,派出了自己最豪华的战斗阵容:陆逊任总指挥,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名将,率领五万人抵御蜀军。双方对峙长达一年时间,这期间就是各种试探,希望找到对方的弱点一举歼灭。如果刘备把这些人全歼,吴国不但失去了大量兵力,还会损失中生代几乎全部的武将。

       夷陵战败对于孙权而言,就如真实历史上对蜀国的打击是一样的,失败一方必定元气大伤。这份损伤不只包括兵力,更重要的是将领损失,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名将死后再无统兵之人,吴国也再没有进攻之力,只能转向被动防守,这就让蜀国可以拿出更多的力量,专心对付曹魏。

       更重要的是,蜀国获胜可以让马良、黄权、冯习、吴班、程几等将领活下来,这会让蜀国实力大增。这些人随便出来一个,都会比马谡守街亭更好,更别说类似黄权这种不弱于李严的能臣了。他们代替马谡,就不会出现第一次北伐时,失街亭导致蜀军失败的结局,这样第一次北伐就有了继续打下去的机会,最终形势必定比诸葛亮无奈退兵要好很多。

       虽然这不会直接让魏蜀两国的实力逆转,但蜀国北伐成功,以后在对阵魏国时就可以获得更多战略主动权,诸葛亮也不需要再后来呕心沥血地组织五伐中原,更不至于累得53岁就“星陨五丈原”。这个擎天之柱存在,魏蜀两国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毕竟诸葛亮可是“多智近妖”,带领蜀国逆袭为国也未可知。

       02如果是击溃战,历史一样会改写

       对蜀国而言,歼灭战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不过人生事不如意者十居八九,漂亮的歼灭战毕竟概率太小,如果没能实现全歼而只是击溃战,三国历史也一样会改写。

       如果夷陵之战后孙权主力尚在,将领和士兵都逃出来一些,那样蜀国一样能趁势收回荆州,以慰关羽在天之灵。但如果刘备头脑不清醒,还想得寸进尺吞下扬州,那就是把孙权逼太狠,可能会让孙权投降曹魏,毕竟当时孙权已经上表称臣,如果刘备一味猛攻,孙权肯定假戏真做,让蜀国再次回到劣势地位。

       如果刘备头脑清醒,拿回荆州后停止进攻,把版图恢复到入川之前的局面,然后挟大胜之势和孙权和谈,恢复两国盟友关系,哪怕这个同盟面和心不和,但强过独自面对曹魏,这样就能恢复赤壁之战前的战略态势,魏国想南下,都要仔细掂量一番。吴蜀都有了喘息机会,曹魏形势则大大不利。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安排是诸葛亮辅佐刘禅坐镇程度,汉中防御交给魏延负责,这样整个四川稳如磐石,成为蜀国坚定的大后方。而刘备坐镇荆州,统合蜀国在荆州的全部力量,北拒曹魏东压孙吴,可以成为荆州地界最强势的一方,进可攻退可守,荆州就让曹魏如鲠在喉,不打下荆州,根本不敢窥视江南,也别想进攻蜀地了。

       这样长久地耗下去,曹魏北部的游牧民族必定不会安分,趁你病要你命,到时就成了魏国腹背受敌之势,如果吴蜀联盟再稍加配合,魏国可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出局的。瓜分江北之地后,偏安东南的吴国根本不会是蜀国的对手,到时只剩下被灭一条路。

       03吴蜀相争,曹丕本可坐收渔利

       上边我们是站在吴蜀两国的角度想问题,或者说是站在蜀国的角度想问题,但三国中还有曹魏一方,当时曹丕最佳的应对方式,无异于坐山观虎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只是曹丕最终脑子有点短路,选了最差的一条路,闹得灰头土脸无功而返。

       当时,刘备起兵伐吴时,刘晔建议“乘机灭吴”,但曹丕没同意。因为曹丕觉得,东吴在吕蒙之后,就没人能对抗刘备和诸葛亮这对组合了,吴国肯定要输,孙权被逼急了说不定直接投降自己,那样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而坐收渔翁之利。

       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曹丕没想到陆逊直接火烧连营,把刘备一把火送走,然后快速回师江陵驻防,让曹丕失去了踏足江南的最佳机会。站在曹丕的角度上,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吴蜀常年征战互相放血,等斗到没力气了,自己出来捡果子,先出兵九江灭吴,然后压迫蜀国投降。

       次一点的选择是,趁吴蜀相持出兵汉中,封住蜀地门户,然后关门打狗灭掉蜀国,最后再收拾吴国。但真实历史中,曹丕恰恰选了最差的一条路,那就是看到刘备失败后直接打江陵,这正好落入陆逊的算计,最终被堵在长江边上,白白劳师远征劳民伤财。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架空历史的设想,但无论最后刘备是胜是败,最累最惨的一个人无疑是诸葛亮。刘备败了,就如真实历史一样,诸葛亮为了保住蜀国,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但奈何手下无良将,只能一次次饮恨而归,还被骂穷兵黩武。如果刘备胜了,一样要坐镇中央统筹全局,继续为攻魏伐吴劳心劳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他注定的结局。

       好了,今天关于“夷陵之战”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夷陵之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