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刘长卿的诗_刘长卿的诗词

zmhk 2024-05-07 人已围观

简介刘长卿的诗_刘长卿的诗词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刘长卿的诗”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长沙过贾谊宅表面怜

刘长卿的诗_刘长卿的诗词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刘长卿的诗”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长沙过贾谊宅表面怜君实则自怜的句子是什么

2.刘长卿的七言绝句句诗有哪些mmm

3.一字开头的五言诗句

4.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词鉴赏

5.《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原文与赏析

6.刘长卿最有名的一首诗

刘长卿的诗_刘长卿的诗词

长沙过贾谊宅表面怜君实则自怜的句子是什么

       有关长沙过贾谊宅表面怜君实则自怜的句子如下: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中国唐代诗人。刘长卿年少时居嵩山读书,积学以备举业,然屡试不中。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

       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至德二载(757年)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768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

       后贬任睦州长史,其间与当时寓居浙江的诗人李嘉祐、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唱酬。建中元年(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中年以后阅世日深,创作技巧也日益圆熟。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新年作》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

       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历来传诵人口。《登余干古县城》等篇,情调安详,视野开阔,景象鲜明而浑融,语言洗练而流畅,在盛唐的精工高华之外另创一种清空流畅的风格。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江中对月》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刘长卿的七言绝句句诗有哪些mmm

       送灵澈上人古诗的意思如下:

       《送灵澈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作。此诗共四句,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

       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一、原文。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代〕。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二、翻译。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三、赏析。

       大约在大历四五年(769一770),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归来后,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太舒坦。

       他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此时,两人是一个仕途失意,一个方外归山,可渭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出世人世的问题上,都有怀才不遇的体验,共怀淡薄的胸襟。

       诗的一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间已是黄昏,仿佛催促灵彻归山。三四句写灵彻辞别归去的情景。灵撤戴着斗笠,被着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

       “青山”照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自远写出了诗人伫立远送,对灵澈的依依不舍。从中表现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独归远”含无尽之情于言外。

       这首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巧,语言精炼,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全诗好比一幅十分精美的图断。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十分动人,尤其是画外的诗人形象,令人回味无穷。那寺院传来的报时的钟声,触动诗人的思绪:而青山独归的灵澈的背影,勾起了诗人的归急。诗人深情,但由于淡泊而不为离别伤感。

一字开头的五言诗句

       过郑山人所居(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显示自动注释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青苔满地无行处,深笑桃花独闭门。

       按:《新撰类林钞》卷四,据小川环树录文。按:《全唐诗》卷一五○收本诗,内容大异,今重录。《千载佳句》卷上《人事部·闲居》收后二句,诗题不同,《全唐诗逸》卷上已收入。

       七里滩重送(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一作重送新安刘员外)。(一作严维诗)

       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家园瓜熟是故萧相公所遗瓜种凄然感旧因赋此诗(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显示自动注释

       引用典故:觅故侯 

       事去人亡迹自留,黄花绿蒂不胜愁。谁能更向青门外,秋草茫茫觅故侯。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显示自动注释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寻盛禅师兰若(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显示自动注释

       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寄许尊师(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显示自动注释

       独上云梯入翠微,蒙蒙①烟雪映岩扉。世人知在中峰里,遥礼青山恨不归。

       按:①一作濛濛

       酬李穆见寄(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显示自动注释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送王司马秩满西归(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显示自动注释

       汉主③何时②放①逐臣,江边几度送归人。同官岁岁先辞满,唯有青山伴老身。

       按:① 一作访 ② 一作人 ③ 一作代

       寄别朱拾遗(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蒸韵  显示自动注释

       天书远召沧浪客,几度临岐病未能。江海茫茫春欲遍,行人一骑发金陵。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显示自动注释

       引用典故:桃源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①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按:①一作人

       赠秦系(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显示自动注释

       引用典故:五湖倦客 

       向风长啸戴纱巾,野鹤由来不可亲。明日东归变名姓,五湖烟水觅何人。

       酬灵彻公相招(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显示自动注释

       石涧泉声久不闻,独临长路雪纷纷。如今渐欲生黄发,愿脱头冠与白云。

       赠崔九载华(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显示自动注释

       怜君一见一悲歌,岁岁无如老去何。白屋渐看秋草没,青云莫道故人多。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显示自动注释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送建州陆使君(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显示自动注释

       汉庭初拜建安侯,天子临轩寄所忧。从此向南无限路,双旌已去水悠悠。

       送秦侍御外甥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秦侍御与大夫有旧(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显示自动注释

       引用典故:貌似牢之 

       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①上入寒烟。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按:①一作海

       闻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太后,德宗皇帝母也。安史之乱,失于东都,帝即位,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求访,终不得。

       引用典故:五云车 

       长乐宫人扫落花,君王正候五云车。万方臣妾同瞻望,疑在曾城阿母家。

       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显示自动注释

       引用典故:信陵 

       沅水悠悠湘水春,临岐南望一沾巾。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

       过郑山人所居(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显示自动注释

       引用典故:桃源 

       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①。落花芳草无寻处,万壑千峰独闭门。

       按:① 一作白首深藏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原

       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唐·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显示自动注释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词鉴赏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作者: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原文与赏析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词鉴赏1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朝: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古诗简介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全诗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翻译/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赏析/鉴赏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词鉴赏2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原文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春草:一作“芳草”。

        “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刘长卿最有名的一首诗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2)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官。因被诬陷,贬潘州南巴尉,迁睦州司马,后来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他的诗存四百余首,主要是抒写个人不遇的苦闷,以及闲适的心情、贬黜的哀怨、羁旅的愁怀等,而对自己所经历的安史之乱,却极少反映。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裴郎中贬吉州而作。诗人与裴郎中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诗题用“重送”,是因为诗人在写这首诗之前已经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及友人遭贬后的伤心和忧愁之情。

        诗的首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氛围。一天的傍晚时分,诗人在江边送客,远处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不绝。古人常将猿啼入诗,用作悲凉、凄恻的环境渲染,烘托气氛。郦道元在《水经注·三峡》中援引《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声是触动人们情怀之音。诗人与裴郎中都是谪贬之人,两人心心相印,同病相怜,如今在“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暮江头”“客散”分手,怎能不伤怀、悲哀?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写的就是离别之情。以水无情反衬人的有情。虚实结合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所谓虚实,就所写的对象说:情为虚,景为实;理为虚,形为实。诗的首句及第二句中的“水自流”是实写,切合特定环境“江头”,上下句有珠联璧合之美。而“人自伤心”是写情,是虚写。诗人用“伤心”与“水流”联在一起,是用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写出了诗人“客散”时无限伤心之情,是情与景的融合。由于诗人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所以其伤感之情也就如行云似流水,笔实情足,形现神露。

        诗的第三、四句径言直说第二句中“人自伤心”的原因:“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两人同是被皇帝疏远而逐出的臣子,而友人偏又孤独地乘坐一叶扁舟到远方去,怎能不触动迁客情怀、悲自心生呢?

        这首诗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四句中竟有三句写了送客的特定环境江或江水,将情与水如乳似胶地融合在一起写,以景语写情语,情深意长,颇有韵味。前人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谈到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是很符合刘氏诗作的实际的。这首诗的诗体确实没有新奇之处,然而,无论是景语还是情语都十分自然流畅,诗人“炼饰”之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刘长卿的传世之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短短20个字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孤寒清妙,令人回味无穷。

       旅途遇到风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主人的家里诗文翻译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在唐朝大历年间,晚年的刘长卿被奸臣诬陷获罪,官职被贬,发配到偏远贫穷的地方。 在遭贬之后的严冬里,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

       图一

       前两句写的是苍山暮色,茅屋贫寒,一片凄凉景色,也寓意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现实冷酷,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 后两句写的是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寓意自己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和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图二

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苦辣酸甜。 诗词欣赏诗词欣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出来。

       今天关于“刘长卿的诗”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刘长卿的诗”,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