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赤壁赋翻译_赤壁赋翻译及原文

zmhk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赤壁赋翻译_赤壁赋翻译及原文       赤壁赋翻译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赤壁赋翻译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赤壁赋的翻译2.赤壁赋的原文和翻译是什么?3.赤

赤壁赋翻译_赤壁赋翻译及原文

       赤壁赋翻译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赤壁赋翻译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赤壁赋的翻译

2.赤壁赋的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3.赤壁赋翻译

4.赤壁赋一句一句对照翻译注释

5.赤壁赋全文逐字逐句翻译

赤壁赋翻译_赤壁赋翻译及原文

赤壁赋的翻译

       赤壁赋的翻译如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简老虚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拦燃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含晌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作品简介与赏析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赤壁赋的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前赤壁赋

       ,徐(许),原

       壬(REN)秋,七月只希望苏子赤壁关闭划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取下的情况下(zhǔ)酒,歌颂月亮的诗,歌窈窕章。 (Shǎo)燕,东山前的一个月,徘徊在桶(dǒu),牛的。白露横江,水光当时天。垂直的芦苇,凌万顷的损失。浩浩几乎丰(平)虚御风,而我不知道它结束;飘飘几乎一样孤傲,出现和不朽。

       所以音乐,甚至喝酒,折干舷歌。这首歌说:“(赵)桂赵熙兰桨,击空明熙上游光,来到苗苗怀孕了,希望和美丽来天一方。”关吹洞箫,倚歌(他)。呜呜的声音自然,如怨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友和潜蛟,泣船和寡妇(李)的妇女。

       苏子,面容(qiǎo)当然,坐下来,问客户说:“其然也?”乘客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的诗?武昌,西方希望夏口,东望。,山脉和河流苗(辽),玉几乎是灰色的,非孟德尔颂困于周郎乎?侧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游东,腰包(朱,)henashi(LU)的特立尼达,京(京)标志逼空,夏嘉曦(SHI)酒临江的矛(硕)组成了一首诗,固我,男性也现在可以安全的条件哉?我的孩子渔樵(乔相),驼鹿(MI)鹿之友。在河边的同伴鱼,虾渚(zhǔ)以上驾驶一叶扁舟,举行葫芦瓶(PAO),(zhǔ)。黄蜂(富)蝣(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海洋(苏)模糊的下降。的悲哀,我的生活须臾(余),西安长江无穷。依靠(谢)飞仙关组去旅游,按住月亮,而中长端几乎不知道步骤是,道具遗产响于悲风。“

       苏师傅说:”的客户还告知的丈夫水和每月乎?可悲的是,虽然不是一个坏主意,还空的还是满的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覆盖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地有没有一刻不改变从它的角度来看,我是无穷无尽的,怎么可以羡慕乎?且夫天地之间,生物,各主要郭台铭飞武所有,但每一分钱都莫清风。除河流,山间之明月,耳声,色网的情况下,从禁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创作者的无尽藏(藏族)另外,我和子总健身(市)“。

       乘客您好,笑了,洗光(zhǎn)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卓)。最好荤菜(姚明)核,杯一塌糊涂(JI)。第一阶段珍(杰)之间的船,我不知东方之既白。

       先生

       西贡秋季,7月16日,我的朋友的红船在下面的发挥。微风徐徐吹动,平静的江面水浪。所以举杯邀客人同饮,月亮的诗朗诵,唱“窈窕”一章中的这首诗。不久,月亮从东山上升移动慢慢的北斗星和牛的地方之间。整个江面白雾,连接到的河流和天际线的表面反射的月光。尽管苇叶船在广袤无际的浩瀚的江面飘扬的自由,我们过了河,强大的渺远。如何在辽阔广袤的呀,像天空乘风冲浪,我不知道该船舶会留在哪里,如何漂流恍惚,我们似乎是独立的天空,被遗弃在地球上,飞成为不朽的。

       此时饮酒,唱歌的快乐,拍打船舷。宋说:“月桂树做的棹啊,木兰桨(桨)划破月光光(船)在月光下漂浮在水面上,有多深啊,我的感情,寻找着我的冰沙的儿子在那遥远的地方“。苏轼壮观的吹洞箫的客人,并根据歌曲的长笛应该。三个研究呜呜呜,喜欢的不满,但也像冰沙,如同哭,但也想谈谈,年底的轰鸣,婉转,只要连续长丝。让龙听了跳舞的深渊,坐在船寡妇在听取了眼泪。

       苏轼的的外观基因突变,面漆,坐直了,问他的朋友说:“(旋律),为什么(SAD)?”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峡口向东望是武昌,周围环绕着山脉和河流,绿色的,这不是曹孟德周瑜被围困的地方时,他捕获荆州军舰连接特立尼达捕捉江陵,沿长江东下,标志遮蔽了天空,面对的河流侍酒师越过背着他的矛背诵诗篇,是一代大侠,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在河上捕鱼和沙洲柴作为合作伙伴,以鱼,虾,麋鹿的朋友,叶船和帆,敦促人们在这里相互祝酒,感叹我的生活就像蜉蝣寄生在天地之间,像一个微小的海的一个粮食简要,和羡慕的长江水是无穷无尽的同行童话和月亮在一起,永远,我知道这是不容易获得,因此只能箫声的余音寄托的低迷秋。“

       苏轼说:”你也知道,水和月亮吗?(河)总是通过,但他们不流失;月亮总是圆缺少的,但它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从侧面看,他们成为在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不眨的眼睛上发生的变化,从侧面看,它们是相同的,像我们永恒羡慕他们什么?说,天地间的一切大地,万物都有自己的主,如果不是因为我,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获得成为这条河上只有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声音,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它成为杯子放在风光,藏,没有禁止使用,无穷无尽的自然宝藏,而我能与您分享。

       的朋友听完后,高兴地笑了。洗杯,再侍酒师。菜,水果已被吃掉,随意。依托睡在船上,我们看着彼此在不知不觉中东部天空已经亮了。后颂

       岁的希望,步自雪堂,10月将归属于临高。(二)从我黄泥大阪。霜冻和露珠,木叶关闭,剪影,杨看月亮,看着愉快的行歌。

       二滩时,他说:“客人的酒,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美好的夜晚何!“乘客说:”今天的黄昏,电梯网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鲈鱼。葡萄酒的医疗安全是跌? “归一化,同时寻求各种妇女的妇女说:”我有斗酒藏有一段时间了,待子然。“

       所以Xiejiu与鱼,复游于赤壁。河声,断岸千尺;小,山高月的底部。几何有太阳和月亮,江山不进行复杂的知识,我是积极主动的服装,而在鞋的峭壁,披Mengrong,蹲虎标万金油,腾虬龙,攀登栖息地的猎鹰危机巢,可俯瞰冯野蛮安静宫的。包括两个乘客不能从燕。画出自然的叫喊声的植被震动,山鸣谷应,风,因为水涌,我也静静的悲伤和敬畏和恐惧,凛几乎没有保持。相反,邓州,几乎把中流,听它只是关闭了颜。

       晚上一半,环顾四周寂寥。适当的辜鹤,来跨江东翅膀,如车轮,玄裳缟玛瑙服装刺耳的尖叫声,席卷而西方。须臾去,我也睡着了。梦祭司,羽衣蹁跹,过临高下,鞠躬,说:“赤壁打下来的船吗?”问他的名字,而不是自甘堕落。“唉!唉嘻嘻!我知道男人。前时代的夜晚,我将和日田市,亦邪的的非子吗?“牧师顾笑,我也害怕吴的帐户,但不改变其在

       问

       今年10月15日,从雪堂,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嘉宾跟我,一起走过黄泥大阪。在这段时间,降低了霜的叶子全部脱落。图反映在地面上,抬头一看,看到明月高悬。环顾四周,我的心里很高兴,诗歌,于是他来到沿侧对方回报。

       过了一会儿,我感慨地说:“客人,但不是酒,酒,但有没有吃的。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月光明亮,微风,我们该如何度过呢?“的客人说:”今天晚上,我撒网捕捉鱼,大口,细密的鳞片,形状像吴淞江鲈鱼,但在得到的酒?“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他的妻子说:”我有斗酒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以应付突如其来的需要。

       在这种方式中,我们携带酒和鱼,再次以下游赤壁。长江水声陡峭的河岸陡峭笔直高耸,山高,月亮似乎不大,水位降低,礁石已经显露出来。只有多少天外旅游江景山从未见过认不出来了!我的裙子拉上岸,踏着陡峭的岩石戳混乱的杂草;蹲在万金油形状的岩石上,不时拉树枝形如虬龙,攀猛禽巢悬崖,向下看水神冯毅深宫。两个客人可以跟我这样高的。大声喊叫,植被已被动摇,高山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了一阵波浪汹涌与我产生共鸣。我也觉得难过悲伤,恐惧,感到可怕的是,没有停留很长时间。回到船上,船计划到河中间,尽管它漂流到哪里,你把车停在那里。

       在这个时候接近半夜四下看了看,觉得很孤单很。只是一个飞过河东部的翅膀像车轮的尾部同样大小的黑色羽毛作为一条黑色的裙子,白色羽毛的身体,衣服上的白色拨浪鼓拉长声音喊起重机,擦过我们的船向西方飞去。一段时间后,客人走了,我回家睡觉。曾有一个道士,穿着羽毛织成的衣服,走路轻快地走了下面的临皋亭,并告诉我拱手作揖说:“赤壁之旅开心吗?”我问他的名字,他低下头没有回答?。 “噢,我的上帝!”我知道你的电话号码昨晚,告诉他们我的船飞后,不就是你吗?“牧师笑了,我很害怕。打开一看,但看不到他在哪里。

赤壁赋翻译

       作品原文: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百度百科-赤壁赋

赤壁赋一句一句对照翻译注释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没有波浪。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越过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江面。江在旷远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槊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州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屡次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会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1]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3]既望:过了望日,即农历十七日。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zhǔ 嘱):倾注,引申为劝酒。

        [7]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

        [8]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9]少焉:一会儿。

        [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12]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

        [13]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通"凭"。虚:太空。御:驾御。

        [14]遗世独立:出离尘世,超然独立。

        [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17]桂棹(zhào 赵)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

        [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同"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19]渺渺:悠远的样子。

        [20]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贤人。

        [21]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22]怨:哀怨。慕:眷恋。

        [23]馀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26]嫠(lí 离)妇:孤居的妇女。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

        [27]愀(qiǎo 巧)然:忧愁变色。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29]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0]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3]缪:通"缭"(liáo 辽),环绕。

        [34]郁:茂盛的样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6]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7]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

        [38]酾(shī 师)酒:斟酒。

        [39]横槊(shuò 硕):横执长矛。

        [40]侣:伴侣,这里用作动词。麋(mí):鹿的一种。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樽:酒葫芦。

        [43]寄:寓托。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4]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5]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46]长终:至于永远。

        [47]骤:突然。

        [48]遗响:馀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49]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50]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1]卒:最终。消长:增减。

        [52]曾:语气副词。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3]是: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葬):无穷无尽的宝藏。

        [54]食:享用。

        [55]更酌:再次饮酒。

        [56]肴核: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57]狼藉:凌乱。 [58]枕藉:相互枕着睡觉

赤壁赋全文逐字逐句翻译

       赤壁赋一句一句对照翻译注释如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2、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3、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4、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5、徐:舒缓地。

       6、兴:起,作。

       7、属:通“嘱(zhǔ),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8、少焉:一会儿。

       9、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10、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1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赏析: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

       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数次。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望: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状语后置)

       托遗响于悲风(给)

       7、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 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2.相斗的牛。 3.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名作动,整理,端正)

       8、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10、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军)

       11、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4、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状语后置(被动句)

       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固一世之雄也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 省略句

       鉴赏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三段写客的回答,表现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那当然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有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惘。苏轼也是如此。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念奴娇》词不也说“人生如梦”么?而这样的思想感情,作为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却被苏轼结合着景物地点的特征,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一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点也不感到任何枯燥的说教意味。更为重要的是苏轼同样结合着景物、地点的特征,同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批评了客的回答,表现了苏轼当时思想感情的另一个主导方面,全文至此遂以“苏子曰”开始而进入第四段。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因为客曾表示“羡长江之无穷”,又希望“抱明月而长终”,所以苏轼还是拾取眼前景物,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里的月亮说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这一句仿佛京剧行腔中的“导板”,将引出一节精彩的唱段,而那种疑问式的语调则又表明客其实不能从江水、月亮得出关于短暂与永恒这一哲学范畴的正确认识。关于江水,苏轼认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长流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关于月亮,苏轼认为“盈虚者如披,而年莫消长也”,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因此可以说“莫消长也”。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作者再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岂但人生百年,顷刻即逝,就是向来认定的天长地久,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保持常态;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而又何羡乎?”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前人说过“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恰好切合苏轼眼前的景物,“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他正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又回到了“乐”字上来。?

       文章写了主客对话,表达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最后以第五段作结。第五段写客被苏轼说服了,满面春风,换却愁颜。“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客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一枕好睡醒来了,一宿晚景过去了,一次赤壁之游结束了,一篇《赤壁赋》也随之收尾了。而读者则在经历了一番江上月夜泛舟,听取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之后,却还久久地沉浸在作者优美笔调所表现的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苏轼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只能说包含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不能认为是科学的,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而相对主义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煞事物与量的实际界限。同时,苏轼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固然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于所追求的理想的坚持,身处逆境依然那么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但也表现了他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往往包含着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从流连光景中寻求精神寄托。所以他在“而又何羡乎”一句之后,掉转笔锋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受,从中得到乐趣。

       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好了,今天关于“赤壁赋翻译”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赤壁赋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