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_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整理

zmhk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_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1.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几个字词2.求《报任安书(节选)》《廉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_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几个字词

2.求《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文言知识点归纳

3.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4.《廉颇蔺相如列传》部分字词翻译

5.高一、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语句

6.谁能帮我找一下《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最后一段的重点文言现象和重点词语解释?多谢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_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整理

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几个字词

       一、字词解释

       窃:私下

       刃:杀

       许:答应

       于是: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翻译为:这样,就。也可以不翻译。

       二、句子翻译

       1.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于是蔺相如上前献缶(给秦王),接着跪下请求秦王(击缶)

       三、填空

       赵国利益

       镇定自若

       四、问答题

       1.以显示自己的尊和赵王的卑下,赵国必须臣服秦国。

       2. :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④苏武牧羊,汉节高标。

       3.(1)字面的意思是:你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言下之意是:天子发怒的时候情形就不同一般的了,意在恐吓: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字面的意思是,和我一起共四人罢了。言下之意是: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求《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文言知识点归纳

       史记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①拜

       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注①索隐按:阳晋,韂地,后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韂国阳晋城是也。

       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

       西北四十七里也。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患秦兵

       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

       “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

       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

       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

       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

       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

       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

       不可不许。”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

       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

       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

       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髃臣议,

       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

       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

       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

       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

       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

       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

       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

       九宾于廷,①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②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注①集解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索隐周礼大行人别九宾,谓九服之宾客也。

       列士传云设九牢也。正义刘伯庄云:“九宾者,周王备之礼,天子临轩,九服同会。秦

       、赵何得九宾?但亦陈设车辂文物耳。”

        注②索隐广成是传舍之名。传音张恋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

       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闲至

       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

       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髃臣孰

       计议之。”秦王与髃臣相视而嘻。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

       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注①索隐音希。乃惊而怒之辞也。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

       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①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惠文王十八年。”索隐刘氏云盖谓石邑。正义故石城在相州林

       虑县南九十里也。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

       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

       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②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灿秦王,以相娱乐。”③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

       进灿,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灿。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灿。相如顾召赵御

       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灿”。秦之髃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秦不敢动。

        注①索隐在西河之南,故云“外”。案:表在赵惠文王二十年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二十年。”

        注③集解风俗通义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索隐灿

       音缶。正义灿音瓶。

        注④正义溅音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①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

       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

       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

       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髃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②因宾客至蔺

       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③

        注①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

       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

        注②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负荆者,荆,楚也,可以为鞭。

        注③索隐崔浩云:“言要齐生死而刎颈无悔也。”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①后三年,廉颇攻

       魏之防陵、②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③其明年,赵奢破

       秦军阏与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几,邑名也。”案: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几邑,

       取之,而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几,拔之”事,疑几是邑名,而或属齐或属魏耳,田单

       在齐,不得至于拔也。索隐世家云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几邑,取之,与此列传

       合。战国策云秦败阏与及攻魏几。几亦属魏。而裴骃引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拔几”之

       事,疑其几是故邑,或属齐、魏故耳。正义几音祈。在相潞之闲。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房子’。”索隐案:防陵在楚之西,属汉中郡。魏有房

       子,盖“陵”字误也。正义城在相州安阳县南二十里,因防水为名。

        注③正义故城在魏州昌乐县东北三十里。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

       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

       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

       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

       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①秦军鼓噪

       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

       复益增垒。秦闲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闲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②

       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闲,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

       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

       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

       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③

       邯郸。”许历复请谏,④曰:“先据北山上者胜,⑤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发万人

       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

       而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魏郡,在邯郸西。”

        注②正义国谓邯郸,赵之都也。

        注③索隐案:“胥”“须”古人通用。今者“胥后令”,谓“胥”为“须”,须者,

       待也,待后令。谓许历之言更不拟诛之,故更待后令也。正义胥犹须也。

        军去城都三十里而不行,未有计过险狭,恐人谏令急救武安,乃出此令。今垂战须

       得谋策,不用前令,故云“须后令”也。

        注④索隐按:“邯郸”二字当为“欲战”,谓临战之时,许历复谏也。王粲诗云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是言赵奢用其计,遂破秦军也。江遂曰“汉令称完而不

       髡曰耐,是完士未免从军也”。

        注⑤正义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赵奢拒秦军于阏与,□此山也。

        案:括地志云“言拒秦军在此山”,疑其太近洺州。既去邯郸三十里而军,又云趋

       之二日一夜,至阏与五十里而军垒成,据今洺州去潞州三百里闲而隔相州,恐潞州阏与

       聚城是所拒据处。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①而

       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

       王信秦之闲。秦之闲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

       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注①集解张华曰:“赵奢頉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

       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已,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①

       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

       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

       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注①正义奉音捧。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

       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觽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

       ①封廉颇为信平君,②为假相国。

        注①集解徐广曰:“邑名也。”

        注②索隐信平,号也。徐广云:“尉文,邑名。”按:汉书表有“尉文节侯”,云

       在南郡。盖尉,官也;文,名也。谓取尉文所食之邑复以封颇,而后号为信平君。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

       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

       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①拔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魏郡。”正义在相州内黄县东北也。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

       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①

        注①索隐按:地理志武遂属河闲国,方城属广阳也。正义武遂,易州遂城也。

        方城,幽州固安县南十里。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

       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①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注①索隐谓数起便也。矢,一作“屎”。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

       死于寿春。①

        注①正义廉颇墓在寿州寿春县北四里。蔺相如墓在邯郸西南六里。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闲谍,③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

       □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

       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注①正义今雁门县代地,故云代雁门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将军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莫,大也。”

        索隐按:注如淳解“莫,大也”云云。又崔浩云“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

       无常处,以幕帟为府署,故曰‘莫府’”。则“莫”当作“幕”,字之讹耳。

        注③索隐上纪苋反,下音牒。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①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

       令。”王许之。

        注①正义许六反。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①彀者十万人,②悉勒

       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③单于闻之,大率

       觽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④破东胡,降

       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集解管子曰:“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

        注②索隐彀音古闙反。彀谓能射也。

        注③索隐委谓□之,恣其杀略也。

        注④集解襜,都甘反。褴,路谈反。徐广曰:“一作‘临’。”骃又案:如淳曰

       “胡名也,在代北”。索隐上音都甘反,下音路郯反。如淳云“胡名也”。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

       军,①杀剧辛。②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③于武遂,④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

       军,击秦军于宜安,⑤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⑥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

       ⑦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注①索隐按:暖□冯暖也。庞音皮江反。暖音况远反,亦音喧。

        注②索隐本赵人,仕燕者。

        注③索隐扈,氏;辄,名。汉张耳时别有扈辄。

        注④索隐按:刘氏云“武遂本韩地,在赵西,恐非地理志河闲武遂也”。

        注⑤正义在桓州栆城县西南二十里。

        注⑥索隐音蚁。

        注⑦索隐县名。地理志在常山。音婆,又音盘。正义在相州房山县东二十里也。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

       反闲,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

       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

       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①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②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掘懦’。”

        注②索隐信音伸。

        索隐述赞清缼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

       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我认为重要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自己找吧!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弯曲。 2.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动词。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捶”,杖。 4.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撞击。 5.及以至是。 以,通“已” 6.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 9.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通“债”,债务。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12.权倾五伯。伯, 通“霸”。 13.具于五刑。具,通“俱”。 14.曷足贵乎。曷,通“何”。 15.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2.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倡优所畜: 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 5.故述往事,思来者: 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 6.请略陈固陋 :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7.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8.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9.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  (三)被动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其次诎体受辱。 (四)省略句、判断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且西伯,伯也。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六)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 .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八)一词多义 1. 胜 (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于是,就,才。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怎么。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语气词。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八)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1.下游 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 (九)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部分字词翻译

       1. 廉颇蔺相如传如何阅读理解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授予上卿的官职,(他)凭借勇猛善战在各诸侯国闻名。蔺相如是赵国人。

        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人发现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闻这件事以后,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请求交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想要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想给秦国和氏璧,就担心秦国的军队到来。

        计策没有决定下来,寻求可以出使并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凭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想要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赵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结成好友,我就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想去燕国。

        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并且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成为好友。现在您却要从赵国逃亡到燕国,燕国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去上衣露出肩膀,伏在砧板上请罪,那么也许侥幸能够免罪。’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幸而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有勇气,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

        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如果)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他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和氏璧上有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他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恐怕得不到给我们的城邑。’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

        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着柱子,想要和氏璧向柱子上撞去。

        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用和氏璧撞柱子,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馆舍里住宿。相如估计秦王即使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

        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秘密地已经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

        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

        秦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A小题1:B小题1:C小题1:(1)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

        (2)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小题1: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小题1:A连词,来/介词,按照;B副词,素来、向来;C副词,坚决/副词,本来;D介词,通过/介词,依靠。

        小题1:A名词作动词 B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小题1:(1)“左右”、“刃”、“叱”、“靡”各0.5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2)“顾”、“加兵”、“徒”、“以”各0.5分,判断句式1分,共3分。

3. 必修1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 *** 的公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 ***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 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 古义:跑;今义:行。

        15.去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1.负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6.徒 ① 徒见欺 (白白地) 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7.于 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 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也) 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 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三)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代词“之”) 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

        (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1.孰与 / 与……。

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壮语后置,判断句等

        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5天下所传宝也6严大国之以修敬也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④廉颇,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被)授予官职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介宾短语后置:1、拜送书于庭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4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③状语后置:1、乃设九宾礼于廷(乃设廷礼于九宾)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d.省略句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被动句:不拘于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倒装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于余.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高一、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语句

       “何以”是“以何”怎么、如何。。均之二策的“之”是“这”。。“却”是“后退”。。“上”是“向上”。。“就”是“靠近”。。“引”是“拉”。。“为”是“替”。。。“相与”是“一起”。。“因”是“通过”。。。

       我也不是很确定,凭着印象写的。。仅供参考哦。。

       回答者: 经常来遛遛 - 一级 2010-10-17 19:36

       即患秦兵之来 的 之 ;之 字不译

       何以知之 的 何以 ;怎么

       君何以知燕王 的 何以

       均之二策 的 之 ;代词,这

       相如因持璧却立 的 却 ;后退

       怒发上冲冠 的 上 ;向上

       乃辞谢固请 的 谢 ;答谢,谢绝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 的 特 ;故意

       臣请就汤镬 的 就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的 引

       为一击缶 的 为

       秦王竟酒 的 竟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的 相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的 孰与

       顾吾念之 的 顾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的 因

       回答者: 408150960 - 二级 2010-10-18 11:19

       即患秦兵之来 的 之 ---- 的

       何以知之 的 何以----凭什么

       君何以知燕王 的 何以----凭什么

       均之二策 的 之------代词,这

       相如因持璧却立 的 却----退后

       怒发上冲冠 的 上-----向上

       乃辞谢固请 的 谢-----道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 的 特------只,只是

       臣请就汤镬 的 就-----接近,靠近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的 引----拉,拉着

       为一击缶 的 为---替

       秦王竟酒 的 竟----最后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的 相与----一起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的 孰与----与某某相比,怎么样

       顾吾念之 的 顾----只是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的 因 ---由

       回答者: xhl9870 - 二级 2010-10-18 17:50

谁能帮我找一下《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最后一段的重点文言现象和重点词语解释?多谢了。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同“佯”,假装.

        二、一词多义

       奉 ①臣愿奉璧往使(捧) ②请奉盆缶秦王(进献,呈上)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1)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左右:古义指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我为赵将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成语总结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4负荆请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意义〗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5 刎颈之交:〖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意义〗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怒发冲冠:〖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意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7白璧微瑕:〖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意义〗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题 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兼及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里选的是原传的前一部分,集中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文中着重刻画了蔺相如智勇与不畏强暴的形象。前二则颂扬了他在对外斗争中,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之绩。后一则表现他在处理内部关系上,“先国家之急”,顾大局,识大体,和不计私仇,忍辱含垢之德。当时,秦国正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行兼并六国的战争。而此时秦正准备集中力量对付楚国。赵国在六国当中居于强国,秦未敢轻易对赵国用兵。这种客观情况,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活动,具有了胜利的可能条件。文中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豪迈气概和磊落胸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2),拜为上卿(3),以勇气闻于诸侯(4)。相如者(5),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6)。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7)。秦昭王闻之(8),使人遗赵王书(9),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0)。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12),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13)。臣舍人相如止臣(14),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15),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16),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17),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18)。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19),则幸得脱矣(20)。’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1)?”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2);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23),宁许以负秦曲(24)。”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25),臣愿奉璧往使(26)。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7),相如奉璧奏秦王(28)。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29),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0),倚柱,怒发上冲冠(31),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32),赵王悉召群臣议(33),皆曰:‘秦贪,负其强(34),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35),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36),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37),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38)。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9)。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40),礼节甚倨(41);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4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43),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44),召有司案图(45),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46)。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47),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8)。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49),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50)。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5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52),从径道亡(53),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6)。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57),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58)。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59)!”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0)。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61),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62),毕礼而归之(63)。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64),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5)。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66)。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67),欲与王为好(68),会于西河外渑池(69)。赵王畏秦,欲毋行(70)。廉颇、蔺相如计(71),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72):“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73),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74)。”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75),请奏瑟(76)。”赵王鼓瑟(77)。秦御史前(78),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79),请奏盆缻秦王(80),以相

       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81)!”左右欲刃相如(82),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83)。于是秦王不怿(84),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85),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86)。”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87)。”秦王竟酒(88),终不能加胜于赵(89)。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90)。

       既罢(91),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92)。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93),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94),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95):“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96)。已而相如出(97),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9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99),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100),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101),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102),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3)?”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104),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10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10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0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8),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09)!”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10)。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

       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任赵国的大将,领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凭着他的勇气闻名于诸侯。

       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领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了这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意拿十五座城请求换这块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想把璧给秦国,恐怕不能得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骗;想不给,就担忧秦国发兵打来。计策定不下,想找一个能够出使答复秦国的人,也没找到。

       宦官头领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够胜任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燕国。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同燕王在边境上会过面。燕王背地里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凭此而晓得他,所以打算前往。’蔺相如对我说:‘那时赵国强而燕国弱,而且您又受赵王宠爱,所以燕王要同你结友。现在您是要背叛赵国去投奔燕国,燕国畏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您,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露身体伏在刑具上请求恕罪,或许能得到赦免。’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运得很,大王也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 个勇士,有智谋,适宜担任这个差使。”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相如说:“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给?”相如说:“秦国强而赵国弱,不可不答应。”赵王说:“要是拿了我的璧,不给我们城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来换璧,要是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要是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他,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谁可出使呢?”相如说:“大王果真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捧璧前往出使。等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国;如果城不给,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璧送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捧护宝璧西行到秦国去。

       秦王高坐在章台宫里接见蔺相如。相如捧护宝璧进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递给姬妾和左右侍臣观赏,左右的人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把城交付给赵国,就上前说:“这璧上有点小斑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递给 相如,相如趁此拿过璧,倒退几步站住,靠着殿柱,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把所有的大臣全都召集起来商议,都说:‘秦国向来贪婪,倚仗自己势力大,想拿空话来赚取璧,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商议的结果都不愿把璧给秦国。我却认为普通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秦是个大国呢?而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值得。赵王听了我的话,于是斋戒五天,才派我捧璧出使,在朝廷上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表示恭敬啊。现在我来此,大王只在普通的殿堂里接见我,礼节甚为傲慢;拿到璧,又递给嫔妃们传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偿付给赵国,所以我又重取回了璧。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颅今天就跟这块璧一起撞碎在殿柱上了!”

       相如举着璧,斜瞅着殿柱,准备向殿柱撞去。秦王害怕他撞碎宝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召唤主管版图的官吏来察看地图,指划着从这里到那里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相如料想秦王只不过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作要给赵国城邑,其实是不会得到的,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害怕你们,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九宾大礼,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计这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相如预料秦王虽然斋戒了,必定不守信用,不愿把城给赵国。于是就派他的一个随从穿着粗布便衣,怀揣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以后,就在大殿上设下九宾大礼,招请赵国的使臣蔺相如。相如到来,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未曾有过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叫人把璧送回去了。如今抄小路已到赵国了。好在秦国强而赵国弱,大王只要派一个小小使者到赵国,赵国立刻就会把璧送来。现在凭秦国这样的强大,要是先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怎敢留下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该受惩罚,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只是希望大王您和各位大臣仔细 考虑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们听后,面面相觑,“嘻”地都发出惊怪声。左右侍卫有的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忙说:“现在杀了相如,终究得不到宝璧,却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倒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相如,仪式完毕之后就送他回了赵国。

        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奉命出使不受诸侯国的欺侮,就任命他作上大夫。结果秦国也没割城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在这以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赵国,杀了二万人。

        秦王 派遣使臣告诉赵王,想同赵王和好,约他在黄河以西的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 去。廉颇、蔺相如商议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太软弱而胆怯了。”赵王于是决定赴会。由蔺相如随从。廉颇送到边境,与赵王拜别说:“大王此行,估计全部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到回来,不过三十天。三十天不回来,那就请允许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王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他。于是和秦王在渑池相 会。

       秦王喝酒喝到畅快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弹弹瑟吧。”赵王只好为他弹瑟。秦国的史官上前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令赵王弹瑟。”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说:“我们赵王也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乐曲,请允许我献上瓦盆给秦王敲,以此相互娱乐。”秦王大怒,不答应。于是相如上前献上瓦盆,接着跪下请求秦王。秦王不肯敲瓦盆。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请让我把头颈里的血溅到大王身上!”秦王左右侍卫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怒视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盆。相如回头召呼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给赵王敲瓦盆。”秦国的大臣们说:“请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福。”蔺相如也反击道:“请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为赵王祝福。”秦王直到酒宴完毕,始终没有在赵国头上占到上风。赵国这期间也大规模地部置军队来防备秦国进攻,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封他为上卿,位次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身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仅凭着口舌立了点功,位次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微贱之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并公开扬言说:“我见了蔺相如,定要羞辱他。”相如听说了这话,不肯和他见面。相如每逢上朝时,常常推托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先后,后来相如出门,望见廉颇,他就调转车绕道回避。

       于是,相如的门客们都劝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眷家人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公然说一些无礼的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太过分了。平常的人对此尚且会感到羞耻,何况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用,请让我们走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的威风比秦王怎么样?”门客们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相如说:“凭着秦王那样的威风,可是我蔺相如公开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们。我虽然无能,难道会单怕廉将军吗?但我想到,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假如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同存。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

       后来廉颇听到这话,就光着膀子背上荆条,由门客引导着到相如府上赔罪,说:“我这粗野鄙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竟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啊!”

       两人终于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盖国梁)

       注 释

       (1)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前298前266)。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 (2)阳晋:齐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县西北四十七里。别本多作晋阳,误。晋阳在今山西省,原属赵国,非从齐国攻取得来。 (3)拜:授官。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4)以勇气:《后汉书》李贤注引《战国策》:“廉颇为人,勇鸷而爱士。” (5)蔺(lìn吝):姓。 (6)宦者令:宦官的首领。缪(miào妙)贤:宦者令的姓名。舍人:派有职事的门客。 (7)和氏璧: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玉璞(含有玉的石块),献给楚厉王。厉王派玉工鉴别,说是石。厉王以为他诈骗,截去他左足。武王立,他又去献玉璞,玉工仍说是石,再截去他的右足。文王立,卞和抱着玉璞在山中号哭。文王知道后,派玉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曰:“和氏璧”。事载《韩非子·和氏篇》。和氏璧具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的变彩特征,据今地质专家考实,其产地在神农架海拔三千米高处的板仓坪、阴峪海地带。今月光石与其相吻合。 (8)秦昭王:即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前251)。 (9)遗(wèi畏):送。 (10)易:交换。 (11)徒:白白地。见欺:被欺。 (12)使报:出使答复。 (13)窃计:暗中打算。亡走燕:逃到燕国去。亡,逃。走,跑。 (14)止:劝阻。 (15)会境上:在赵燕两国的边境上相会。 (16)幸:得宠。 (17)亡赵走燕:逃离赵国,投奔燕国。 (18)束君归赵:捆绑您送回赵国。 (19)肉袒(tǎn坦):解衣露体。斧质:腰斩犯人的刑具。质,同锧。承斧的砧板。《汉书·项籍传》颜师古注:“质,谓砧也。古者斩人,加于砧上而斫之也。” (20)幸:幸而。得脱:得到赦免。 (21)寡人:寡德的人,旧时君主自称的谦词。不(fǒu否):通否。 (22)曲:理亏。 (23)均之二策:衡量予璧不予璧两个计策。均,同钧,权衡。 (24)负秦曲:使秦担负理亏的责任。 (25)必:确实。 (26)奉:同捧。 (27)章台:秦离宫中的台观之一,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角的渭水边。 (28)奏:进献。 (29)瑕:小班点。 (30)却立:倒退几步站立。 (31)怒发上冲冠:头发因怒竖起,顶起帽子。形容极其愤怒。 (32)发书:发信。 (33)悉:全,都。 (34)负:凭仗。 (35)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古代平民以麻布、葛布为衣,故称。 (36)逆:拂逆,触犯。 (37)斋戒:一种礼节,古人在举行典礼或祭祀之前,须先沐浴更衣,不茹荤酒,静居戒欲,以示虔诚庄敬,称斋戒。 (38)书:国书。庭:通“廷”,朝廷。 (39)严:尊重。修敬:表示敬慕。此谓斋戒、拜送、修敬、皆是临时设辞,以斥责秦王之倨。 (40)列观(guàn贯):一般的台观。此指章台。秦对赵使不尊重,故不在朝廷接见。 (41)倨(jù剧):傲慢。 (42)急:逼迫。 (43)睨(nì腻):斜视。 (44)辞谢:婉言道歉。固请:坚决请求。 (45)有司:官吏的通称。古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此指专管国家疆域图的官吏。案图:查明地图。 (46)都:城。 (47)度(duó夺):忖度,推测。特:只,只是。诈:诡计。佯为:假装作。 (48)共传:公认。 (49)设九宾:古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史记集解》引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索隐:“《周礼》大行人别九宾,谓九服之宾客也。”朝会大典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迎宾客上殿。宾,同傧。傧相即赞礼官。 (50)舍:安置,留宿。广成:宾馆名。传(zhuàn篆):宾馆。 (51)决负约:必然违背信约。 (52)衣(yì艺)褐(hè曷):穿上粗麻布短衣。谓装作平民。 (53)径道:小路。 (54)缪公:即秦穆公,秦秋五霸之一。秦从缪公起开始强大,到昭王共二十二君。 (55)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56)间(jiàn件):间行,秘密离去。 (57)一介之使:一个小小的使臣。 (58)就:承受。汤镬(huò或):煮汤的大锅。就汤镬,意谓愿受烹刑。 (59)唯:希望。熟:仔细、再三之意。 (60)嘻:惊怪之声。 (61)因:就此,顺势。 (62)廷见:在朝廷上正式接见。 (63)归之:使之归,送相如回去。 (64)大夫:官名,分上、中、下三等。相如奉命使秦,按照当时外交上的通例,当已取得大夫之衔。 (65)此上写完璧归赵。 (66)石城:赵国地名,在今河南省林县西南八十五里。拔石城,时在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 (67)使使者:派遣使者。 (68)为好:结好。 (69)西河:黄河以西,指今陕西省渭南地区黄河以西之地。渑(miǎn免)池:战国时韩邑,后属秦,即今河南渑池县。故治与渑池水发源处南北相对,渑池在西河之南,就赵国的方位而称“外”。渑池之会,时在赵惠王二十年(前279)。 (70)欲毋行:想不去。 (71)计:商议。 (72)诀:辞别,告别。 (73)道里:行程。会遇之礼:相见会谈的仪式。 (74)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奢望。 (75)好(hào浩)音:爱好音乐。 (76)瑟:同琴相似的一种乐器,通常有二十五弦。 (77)鼓:弹奏。 (78)御史:战国时史官之称,专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 (79)秦声:秦国乡土乐曲。 (80)盆缻(fǒu否):均瓦器。缻,同缶。《史记集解》引《风俗通义》:“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缻,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81)五步之内:言距离近。请得:请求许可。本是委婉之辞,此处表示态度强硬。以颈血溅大王:拿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意谓跟秦王拼命。 (82)刃:刀锋,此意为杀。 (83)靡:倒退,吓倒。 (84)怪(yì亦):高兴。 (85)顾:回头。 (86)寿:祝福。 (87)咸阳:秦国都,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88)竟酒:酒宴完毕。 (89)加胜:施以取胜之计。 (90)此上写渑池之会,蔺相如折服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91)既罢:会晤已经结束。 (92)右:古代席位以左为尊,职位以右为尊。 (93)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因为能说会道立了功劳。 (94)贱人:指相如出身微贱。 (95)宣言:对外扬言。 (96)争列:争位次的上下。 (97)己而:不久,过些时。 (98)相与:共同,一起。谏:下对上的劝告。 (99)去:离开。 (100)同列:指二人同为上卿。 (101)不肖:不贤,不才。 (102)固止之:一再劝阻他们。 (103)公:敬称对方之词。孰与秦王:比秦王怎样。孰与,意为“何如”。 (104)驽:劣马,比喻庸碌无能。 (105)顾:但是。 (106)不俱生:谓必有一死。 (107)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 (108)因宾客:通过自家的宾客引导。 (109)鄙贱之人:鄙陋卑贱的人。自责之词。将军:当时上卿职兼将相,故蔺相如也可称将军。 (110)卒:终于。刎颈之交:即生死之交。以上写廉蔺释嫌交欢的始末。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词”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