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七律到韶山_七律到韶山创作背景

佚名 2024-04-25 人已围观

简介七律到韶山_七律到韶山创作背景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七律到韶山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七律到韶山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七律·到韶山》诗句是什么(注拼音)?2.七律·到韶山的诗意3.七律到韶山的意思4.“唯有牺牲多壮志,无数英勇下西烟”诗词的作者是谁?5.七律到韶山拼音《七律·到

七律到韶山_七律到韶山创作背景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七律到韶山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七律到韶山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七律·到韶山》诗句是什么(注拼音)?

2.七律·到韶山的诗意

3.七律到韶山的意思

4.“唯有牺牲多壮志,无数英勇下西烟”诗词的作者是谁?

5.七律到韶山拼音

七律到韶山_七律到韶山创作背景

《七律·到韶山》诗句是什么(注拼音)?

       拼音《qī lǜ·dào sháo shān 》

       《七律·到韶山》

       máo zé dōng

       毛泽东

       bié mèng yī xī zhòu shì chuān ,gù yuán sān shíèr nián qián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hóng qí juàn qǐ nóng nú jǐ,hēi shǒu gāo xuán bà zhǔ biān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wéi yǒu xī shēng duō zhuàng zhì,gǎn jiào rì yuè huàn xīn tiān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xǐ kàn dào shū qiān zhòng làng ,biàn dì yīng xióng xià xī yān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原文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

       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

       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赏析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

       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

       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七律·到韶山的诗意

       后面一句是遍地英雄下夕烟。

       1、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出自《七律到韶山》,意思是在欣赏稻田和豆田中波浪起伏的壮丽景观,下一句是遍地英雄下夕烟,诗词节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高远的思想境界,全诗妙笔天成,雄浑豪迈,反映了作者乐观的性格和宏大磅礴的胸襟气魄。遍地英雄下夕烟"则是指在夕阳下,遍布大地的英雄们正在降下烟尘,这里的"英雄"指代战士、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七律到韶山的意思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⑴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⑵故园:故乡,指韶山。

       ⑶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的领导。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⑷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高悬:高高举起。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⑸为有:因为有。多:增强激励。敢教:能令、能使。

扩展资料:

       赏析:

       1、毛主席看见家乡蒸蒸向荣的繁华景色,想到全国各地都在一步一步向更美好的未来发展,困难是有的,但是战胜困难的勇气也是足的。家乡现况给了毛主席莫大的勇气和力量,他心情激动的于深夜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家乡巨变的感慨,也是对未来新中国发展中将面对的困难的一种不屈服。

       2、只要努力,未来会是好的。毛主席想传递的是一种不要磨难服输的精神,是一种对未来满怀期待和企盼的向上精神。也许某时,暮然回首,当时难以忘怀的,都变成了过去,人总是在不停行走的,时代也是。

       3、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4、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唯有牺牲多壮志,无数英勇下西烟”诗词的作者是谁?

       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一年他只有十七岁。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且有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手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首联“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表明诗人对故乡怀有一片深情,也交代自己离别故乡已经很久了。“逝川”指三十而年前的岁月。“咒”字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叹,这个动词炼得极好,十分新警。 颔联紧接上文“三十二年前”,是对1927年大革命是的历史情景的回忆:“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红旗”和“黑手”,在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尖锐激烈。1926年至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农民运动也掀起了高潮,。也就在1927年,蒋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湖南也发生了“马回事变”。一时间反革命势力群魔乱舞,向***人和革命群众大开杀戒。但是无论敌人怎样嚣张,革命者都不会被吓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战友们的牺牲,更加激起革命者对敌人的仇恨和推翻反动统治的决心。颈联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含义深刻。首先,它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精神。数十年来,无数***人和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两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此外,这两句诗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人: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在写法上,诗人采用了因果关系的句式来表现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它是议论,也是抒情。“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对上句“壮志”的具体说明。两句的重心集中在一个“敢”字。敢是胆量,是勇气,是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诗人采用这样的句式结构,不仅能突出革命者志向的具体内涵,而且也能突出革命者志向的崇高伟大。如果说“红旗卷起农奴戟”是用凝重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行动,那么这浪句就是用高亢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精神。 最后,诗人从历史的万千追忆中转回到现实。眼前的现实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首联中“咒”字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怅恨之情,在这里已完全被“喜”字的欢快情绪所代替了。“遍地英雄”是昔日农奴的后代,也是革命者的后代,他们继承先辈的遗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韶山的丰收景象。他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理所当然也是英雄。毛泽东亲眼看到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心里怎能不激动? 十七岁的毛泽东对世界充满着憧憬,他的眼前是一条等待开拓的人生之路。他以年轻人血气方刚的热情踏上了征程,他那以四海为家的豪迈情怀显露着年轻人特有的激进与单纯。而年逾花甲的毛泽东重回韶山之时,他已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他的心里装着整个中国和世界,因而,当他重归故里而不是乍出乡关、回首往事而不是憧憬未来的时候,他的诗显得是那样的深沉和厚实。他对故乡的深情,不在对自己亲人和往事的留恋,也不在对故乡风土人情的颂美,而在于对三十二年来故乡人民火热的斗争生活的重温和赞扬。尽管1959年,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境,毛泽东对此忧心忡忡,但作为一位浪漫诗人,他在故乡、在历史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现在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这首诗,也饱含了这种激情。因此,诗以写实为主,也不乏浪漫的情调。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七律到韶山拼音

       作者:毛泽东

       诗词出处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韶山在湖南湘潭县西北与湘乡、宁乡交界处,距湘潭45公里,是一条山峦绵亘的山冲,四周峰峦耸峙,林木葱笼,风景秀丽,相传舜南巡至此而奏“韶乐”以得名。其西南有韶山主峰韶峰,海拔500米,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也为韶山八景之一。《长沙府志》载,有韶氏三女,居山学道,有凤凰衔天书至,女皆仙去。山上有凤音亭,其南有东台、桃花洞仙迹可觅。昔人曾有“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之诗句赞颂韶山。毛泽东的故居就座落在韶山落脉处的韶山嘴对面,叫上屋场。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是他早年开展革命斗争的地方,是当时中国农民运动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瞿秋白曾称毛泽东和彭湃一样是“农民运动的王”。

       毛泽东自1911年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投身革命,至1976年9月9日逝世的58年间,据《毛泽东年谱》记载,共回故乡8次:1915年2月,首次回乡过春节;1916年6月26日至7月9日,第二次回乡,探望患病的母亲;1919年10月,第三次回乡,母亲病逝,奔丧;1921年春节,第四次回乡,拜谒父母合葬墓;1925年2月6日至8月28日,第五次回乡,“养疴” 200天,创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韶山党支部,创办农民夜校;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第六次回乡,共32天,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59年6月25日至27日,第七次回乡;1966年6月17日至28日,第八次回乡,神秘地住在中外驰名的“西方一个山洞”——滴水洞别墅一号楼。

       写作背景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巡视全国各地后,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从长沙回到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6月25日下午5时许到达后,下榻于卢家湾一号楼(现改为韶山宾馆松山一号楼),即与当地干部谈粮食、水利等情况,批阅文件至深夜。翌日黎明即去楠竹坨参拜父母墓地,访问邻里、故居,视察韶山学校,并与师生合影留念。下午,访毛氏宗祠,到滴水洞附近的韶山水库游泳,岸上围了许多群众,毛泽东游泳上岸后,还与农民群众合了影,又沿途视察生产情况。晚上自费设便宴请亲戚、烈属、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员与老赤卫队员50余人叙旧言欢。客人散去,毛泽东回到韶山宾馆松山住房后,诗思如潮,浮想联翩,夜深不眠,一会儿来回踱步,一会儿躺下沉思,一会儿凭窗凝望。据身边工作人员说,毛泽东激动的几乎通宵未眠,后来靠在床栏和被子上,用报纸垫底,上面放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写了涂,涂了又写,嘴里念念有词,哼来哼去,两个多小时后,停住笔,抑扬顿挫地吟诵着,吟罢,又拿笔写了一行字,于是这首《七律·到韶山》问世了。

       《qī lǜ·dào sháo shān 》

       《七律·到韶山》

       máo zé dōng

       毛泽东

       bié mèng yī xī zhòu shì chuān ,gù yuán sān shíèr nián qián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hóng qí juàn qǐ nóng nú jǐ,hēi shǒu gāo xuán bà zhǔ biān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wéi yǒu xī shēng duō zhuàng zhì,gǎn jiào rì yuè huàn xīn tiān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xǐ kàn dào shū qiān zhòng làng ,biàn dì yīng xióng xià xī yān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七律到韶山”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