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罗隐最著名诗10首_罗隐最著名诗10首 古诗

zmhk 2024-05-06 人已围观

简介罗隐最著名诗10首_罗隐最著名诗10首 古诗       如果您对罗隐最著名诗10首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1.赞美老师的古诗十首2.赞美老师的10首诗3.《馋书》的作者4

罗隐最著名诗10首_罗隐最著名诗10首 古诗

       如果您对罗隐最著名诗10首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1.赞美老师的古诗十首

2.赞美老师的10首诗

3.《馋书》的作者

4.李白,罗隐的诗

5.唐诗论情之罗隐——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

罗隐最著名诗10首_罗隐最著名诗10首 古诗

赞美老师的古诗十首

       赞美老师的古诗十首

       1、《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7、《七绝·师恩难忘》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8、《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9、《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0、《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赞美老师的10首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唐)贾岛《剑客》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罗隐《雪》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宋)欧阳修《画眉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菊花》

       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6、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7、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宋)王禹偁《官舍竹》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0、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11、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唐)郑谷《菊》

       1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求通过,求采纳

《馋书》的作者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译文:老师将一个个学生培养长大,恰似蜜蜂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2、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唐·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译文:在钻研知识的道路上,难免遇到疑惑的地方,老师不能代替我们学习,却能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拨开云雾见青天,少走弯路。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老师与春蚕一般辛勤,无私奉献,将自己全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照亮学生人生的路。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译文:老师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5、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老师是一个散发光芒地职业,可贵的是,他不只照耀一个人,他以一个人的力量培育大量的人才。

李白,罗隐的诗

       《馋书》的作者是:罗隐(833—910)

       字昭谏,号江东生,富阳新登钦贤里人。他是晚唐文学家和著名诗人。罗隐深遂的文学思想,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还在熠熠发光,这是历史对罗隐文学成就的公认。

       罗隐一生著有诗集《甲乙集》10卷、后集5卷(有律赋数篇)。文集《谗书》5卷。《两同书》2卷。《淮海寓言》 7卷。《湘南应用集》3卷。《吴越掌记集》3卷和《广陵妖乱志》(不分卷)。《淮海寓言》以下数种俱散佚。

       罗隐是晚唐很有才气的诗人,曾被称为“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吴越备史.罗隐传》)同时又是很不得志的诗人。罗隐满腔怀才难展的悲愤,流露在作品中,既有比较清醒的揭露现实的一面,也有愤世嫉俗、消极和低沉的一面。如已成为广泛流传成语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他《自遣》诗中的一句。这首诗是:“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毛泽东对这首诗一路密圈到底。

       章培恒、骆玉明先生编的《中国文学史》,给罗隐的《谗书》有很高的评价:“晚唐讽刺短文写得最好的就是罗隐,而《谗书》是罗隐讽刺短文的结晶。”现代杂文家邵传先生列所著的《中国杂文史》中说:“《谗书》所集纳的杂文,大抵只有二三百字,锋芒毕露,悲凉凄切,思想性、艺术性很高。其鲜明的艺术个性,成为唐代文学的一抹灿烂的夕阳。”刘杨开先生所著《罗隐评传》中说:“单以罗隐的《谗书》而言,罗隐可以称之为晚唐小品文第一。”李慈铭先生作过很中肯的评价:“昭谏诗格虽未醇雅,然峭直可喜,晚唐中之铮铮者,文亦崭然有气骨,如其诗与人也。”

唐诗论情之罗隐——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咸通十一年(870)入湖南幕府。次年夏,受任衡阳主簿,旋乞假归。后游历大梁、淮、润等地,皆不得意。光启三年(887)归江东,投靠杭州刺史钱□,受爱重,任钱塘令,拜著作佐郎。钱□充镇海军节度使后,征任为掌书记,迁节度判官、司勋郎中。天□四年(907)唐亡,罗隐曾劝说钱□举兵讨梁,未能用。梁以谏议大夫征隐入朝,亦不行。后钱□表授吴越国给事中而卒,世称罗给事。著有诗集《甲乙集》10卷、后集5卷(有律赋数篇),《甲乙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文集《谗书》5卷、《两同书》2卷、《淮海寓言》 7卷、《湘南应用集》3卷、《吴越掌记集》3卷和《广陵妖乱志》(不分卷)。《淮海寓言》以下数种俱散佚。明万历中姚士麟辑成《罗昭谏江东集》 5卷。清康熙间张瓒辑成《罗昭谏集》 8卷,但都仍有所未收。嘉庆中吴骞《愚谷丛书》所收《谗书》刊本,即补得张本所未收者45篇。1983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雍文华校辑《罗隐集》,总集上述诸本所收,又有所辑佚,为今存罗集最全版本。罗隐的事迹见《旧五代史·梁书》、《十国春秋》、《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而以钱俨《吴越备史》和沈崧《罗给事墓志》所载较为详备。近人汪德振撰有《罗隐年谱》,收集了有关的事实材料,可参考。

       如

       卷655_1 「曲江春感(一题作归五湖)」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

       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卷655_2 「皇陂」罗隐

       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马聊登临。垂杨风轻弄翠带,

       鲤鱼日暖跳黄金。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

       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

       卷655_3 「寄郑补阙」罗隐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

       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卷655_4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关山月 ·李白 (山)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将进酒 李白 (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鸟)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赠汪伦 李白(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了遣悲怀写元稹,不小心开的的唐诗论情的话题。开了之后才发现这个也是个大坑,和雄心勃勃的梳理近现代武侠小说大家的思路相仿。但是,最为一个近体诗的深度爱好者,对于唐诗的热爱和对于诗人的求索,都让我在无意之中积攒了不少的素材,不写一写实在是有些可惜。而且,写唐诗论情也有一个好处,可以借机看看当年的那些锦心绣口的诗人们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至少,上次写元稹的时候,揭开遣悲怀的无尽感动和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脉脉温情之后,看到了一个更真实一些的脆弱文人。可罗隐显然不是这样的,可以从弱冠之年开始考起,二十七岁才入贡籍,十次落地。看人变化,穷途困顿的直到五十五岁。这样的人物怎么说都不会是脆弱的。本来打算写刘禹锡的,虽然刘禹锡也是洛阳人,而且也是一路蹭蹬仕途;但与晚唐的罗隐比起来,刘禹锡的“前度刘郎又重来”的气度也不过尔尔。于是就先从这个晚唐的奇葩诗人说起吧。

        罗隐,原名罗横,十次不第之后怒改为隐,是啊,要是俺考十次高考都没考上,别说改名了。找个大仙改运都是有可能的。不过罗隐的偏激乖张也可见一斑。

        罗隐的出身一般,曾祖罗仙,祖父罗知微。官不过县令。但是他的曾祖是从长沙迁出来的罗氏。罗氏的郡望是豫章,有唐一朝的望族也多出自那里,长沙的罗氏就比较平民化了。所以罗隐的出身并不出色,没有什么名门望族的背景。就算是后来与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联宗,自认叔父,但罗绍威父亲罗宏信的出身也只是行伍,并无望族背景。曾经有人把罗宏信之父罗让和中唐名臣罗让(曾经与元稹和白居易一起参加了元和元年的那场著名的考试)混淆了。得出了罗隐也是士族的错误结论。

        所以说罗隐出身寒门是个确定的事实。而民间对于罗隐的评价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说法,很是一针见血——讨饭骨头圣旨口。这个说法太过俚俗,我转化了一下,其实也就是看人变化与言必有中。看人变化呢,嫉妒的意思相当明显;言必有中就颇有些魔幻色彩了。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对于这种魔幻色彩的爱好渲染也使得关于罗隐的传说都有颇有些神话色彩。而这个说法在前段时间抛弃了张爱玲的胡兰成大火的时候,他在《今生今世》里关于有着讨饭骨头圣旨口的罗隐的说法也随之火了起来。以罗隐的文学地位,其实在晚唐也算是独步天下。当年也颇为显贵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甚至专门仿写了一本诗集,名曰《偷江东集》。意思就是偷了罗隐的创意而成的诗。

        而我的这篇文字却也并不是为了评述罗隐的文学成就或者诗词优劣,虽然我也确实很喜欢罗隐的不少诗文。但是切入点不在此。既然是唐诗论情,自然是从感情生活说起的,而对于感情的态度其实也是这篇文字臧否诗人的维度之一。

        罗隐一生前后娶过两个女子,先是吴兴沈氏,继娶钱塘杜氏。沈氏二十九岁时因病而亡。罗隐后来有悼念前妻的《乌程》诗一首:

        而乌程是古地名,也就是吴兴的别称。得名也是因为当地土著越人有乌巾和程林梁氏擅长做酒。这首小小的绝句意趣颇平淡,但仔细分析其中意味却远比遣悲怀的情绪饱满。遣悲怀的主要情旨是忆苦思甜,从野蔬充膳甘长藿到而今俸钱过十万,还颇有些炫耀的意味;这其中的主要情绪似乎是自怜。而乌程这篇也是悼念前妻的绝句,却平时而悲痛的多。首句是念及当初这十五年的相伴,往返于杭州和湖州之间。二句的两个比兴“郡中甘雨”和“幕中莲”就很有意味,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典故。这两个典故的原本都是用来形容官员的,但是罗隐拿来代指妻子,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等态度。而且,郡中甘雨是形容妻子对自己如旱地逢甘露一般珍贵,幕中莲形容的也是妻子绝美的形象和人品。这一句便远胜却了遣悲怀中元稹对于韦丛的评价。也可以说罗隐有这一句的悼念,很能说明他和吴兴沈氏当年相互欣赏、相濡以沫的情况。比起贫贱夫妻百事哀、自嫁黔娄百事哀的这种自怨自艾的情绪显然不在一个境界。绝句的结句,也是睹物思人;一瓶当年前妻家乡产的乌程美酒,便足以让罗隐在霜风中泪流满面。抛开其他因素,至少这首乌程诗的情感要比遣悲怀中的情感强烈得多。

        其实,按照我的推测和感觉。对于吴兴沈氏的怀念诗不仅仅这一首。那首更出名的《中秋不见月》也很有嫌疑。

中秋不见月

        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

        沈氏生辰正在八月十五日卯时。所以这首更出名的中秋不见月表达的情绪也似乎很有些蛛丝马迹。尤其是分秋光的说法很有些语带双关的含义。并且借素娥孀怨借指自己也很像是对于亡妻的深切怀念。所以这首诗也很有可能是罗隐在前妻亡故之后回到长安时所作。

        沈氏亡故是在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所以也还有一首非常出名的七律疑似是当年罗隐从屡试不第、看人变化的长安返回故土的时候所作。也许就是唐咸通五年的沈氏去世的那个中元节吧。那一年罗隐春试不第,东过扬州写了借古讽今的迷楼赋……

        中元夜泊淮口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停孤棹已三更。

        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罗隐续弦娶得是钱塘杜氏。这个杜氏却是相当长寿。小罗隐六岁,却比罗隐还多活了两年。所以说从这角度看起来,罗隐与续弦的生活过的也应该不错。只是找不到任何有关的诗文佐证和蛛丝马迹。

        罗隐的这两任妻子有一个非常诡异的共同点,这个角度似乎并没有多少学者注意。不管吴兴沈氏还是钱塘杜氏,都是东晋发端的天师道世家传人。而罗隐本身也是著名的道家学者,有长期访道的习惯。所以以这一点来说,罗隐和两任妻子应该是同教中人,三观中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然一致。这个似乎也是琴瑟和谐的可能性之一。

        说完罗隐的两任正妻,该转到他的轶事上来了。但至少从罗隐与正妻的关系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联姻利用和政治企图。这个就已经和元微之不在同一层面上了。

        关于罗隐的情感最出名的轶事应该是跟那首落第诗有关。这个典故出自五代的《鉴诫录》。

        这个典故也算是不少人耳熟能详的内容了。一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寒了多少累试不第的书生的心。但是这个故事描摹的场景也很能说明罗隐的一些情感模式。罗隐貌寝,也就是天生的丑八怪。一般来说这样的人物又有相当出色的文采的话会显得情绪应激性很差。往往平常看起来沉闷不言,但是一旦触到了痛点却会有惊人之语。罗隐当年刚刚赴京赶考,经过钟陵时席间有娼妓云英。这个场景应该是初出茅庐的书生偶然被拉到了这种风月花酒的场合。所以虽然并无赘述,但能被云英记住十二年确实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丑的出奇却又颇有才学。而在一十二年之后重逢能够抚掌而言尤未脱白,要么就是老友——这不太可能;要么就是大惊而问。

        试想一下这个角度,十二年前看到的那个丑的出奇但却文采也出奇的小伙子,十二年之后又看见却还是白身。这种大惊而忍不住问询的感觉如果没有私情的话确实也是非常正常的。而反过来看,云英也是十二年未嫁,这个也能侧面说明似乎并不算是什么漂亮女子。而罗隐的反应,个人以为还是大了一些;可能俱是不如人,自嘲也就罢了,但是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还是很有些残酷的。有后人试图附会演绎成罗隐留情十二年后相认的戏码,这个就有点自行加戏的毛病发作了。十二年重逢的恋人恐怕不是这个状态的吧。所以这个轶事也只是罗隐的一个故人重逢的调侃罢了。有情却只是友人之情,而不是男女之情。

        另外一个故事就更离奇了。也是鉴诫录里的。

        郑畋是晚唐名相,也是抗击黄巢起义的主要将领之一。残唐五代史演义中还曾经是与后梁太祖朱温大战百合的武将。但是在正史中是个试图力挽残唐于即到的书生。鉴诫录的这段轶事,推算起时间来颇为可疑,郑畋初拜相已经是乾符元年,这个时候的罗隐已经是四十四岁的中年老贡生了。而且此时的罗隐早已因前几年的《谗书》名满天下。谗书的性质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被连续落第打击疯了的书生对着各种官场和社会现象吐槽的一个段子合集。尖酸刻薄,妄议朝廷。就算是郑畋真的有心让女儿见见当时文坛人物,又怎会做如此政治不正确的安排。

        但是这个轶事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很能说明问题。罗隐的相貌实在是过于丑陋。连他的女性倾慕者都无法克服。这个对于罗隐的情感分析来说,这就是一个绝佳的简化推断。由文采到真人的这个爱屋及乌的可能已经被彻底否定。所以唐代不少寒门的诗人才子步入仕途,其实都是借着士族的联姻而攀上世家豪门的,如元稹、李商隐等等。而对于罗隐来说此路显然不通。说句题外话,罗隐蹭蹬长安二十多年里,写了无数的投XX书。我大致翻过,其中虽然辞藻华丽,言语谦恭;但是却总是透着一股傲骨。有唐一朝,最出名的这种文章大约就是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与韩荆州书》里透出来的趋炎逢迎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然”的呐喊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同一个没有人格分裂的人。和名满天下的谪仙相比,也许罗隐的丑陋皮囊反而成就了他的傲骨。

        最后一个故事,也是关于罗隐和娼妓的。姑苏真娘墓,是一个中唐吴兴名妓的葬身之处。有唐一代,不少大诗人都题诗纪念。真娘的身世如下:

        身世凄惨,而且从长安流落这一点倒是似乎很触了罗隐的愁肠。所以罗隐的题诗也很有些味道。

姑苏真娘墓

        罗隐

        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

        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

        一句“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结合罗隐的身世真是令人颇可玩味。罗隐借此弱女子自况的意味也就不言自明了。再看看白居易和刘禹锡的题诗,你会感觉到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

        真娘墓

        白居易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

        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和乐天题真娘墓

        刘禹锡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白乐天的题诗是恨不能见其人的惋惜。刘禹锡的诗句却是典型的凭吊。相形之下,罗隐的代入感非常明显。不仅仅有“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的愤懑,还有“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的孤高。

        综合以上的拉拉杂杂的文字,可以做一个结论了。相较于既有文才又有颜值的元稹、白居易等人,罗隐的情感生活要匮乏的多。但却也幸福而安定的多,两任妻子,一个鹣鲽情深,一个长久陪伴。对于罗隐一生的蹭蹬仕途,漂泊生涯也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弥补。所以在有唐一代,虽然长寿的诗人不少,但是在晚唐的那个蹉跎乱世,以罗隐七十七岁的寿数,也算的是最长寿的晚唐诗人之一了。由此可见安贫可以乐道,安丑则足可以养生了。

       好了,今天关于“罗隐最著名诗10首”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罗隐最著名诗10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