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_苏幕遮周邦彦诗歌鉴赏

佚名 2024-03-26 人已围观

简介苏幕遮周邦彦赏析_苏幕遮周邦彦诗歌鉴赏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苏幕遮周邦彦赏析”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1.如何理解周邦彦的《苏幕遮》?2.苏幕遮周邦彦原文翻译及赏析关于苏幕遮周邦彦原文和翻译3.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中,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那个意象?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_苏幕遮周邦彦诗歌鉴赏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苏幕遮周邦彦赏析”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如何理解周邦彦的《苏幕遮》?

2.苏幕遮周邦彦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于苏幕遮周邦彦原文和翻译

3.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中,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那个意象?

4.诗语如画,乡思入境 ——研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心得

5.如何赏析周邦彦的《苏幕遮》?

6.求《苏幕遮》的赏析 作者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_苏幕遮周邦彦诗歌鉴赏

如何理解周邦彦的《苏幕遮》?

       多少年来,周邦彦的这首词一直被人们视为思乡的杰作。周邦彦祖籍江南,因一篇《汴都赋》,由白衣秀士摇身一变而为京官。仕途得意了,梦想成真了,可从此后,他一直淹留他乡。从词的大意来看,大约是在一个夏日的早晨,诗人难耐溽暑,看到窗外荷叶轻摇,由此念及家乡的荷塘,勾起朦胧的乡情。全词意象清晰而丰满,明媚而隽永。词中对风荷的描摹,细腻而逼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这首词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我们读后稍加品味,便看出对荷的描述是形,对家乡的思念是神。由于形象突出,致使思乡的余韵不甚为人注意,如果细细挖掘,则别具一番滋味。

       周邦彦在他的另一首词《八声甘州》中,曾有“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之叹。这种感叹是发于长期客居、仕途殊不称意,早年进京时的豪情壮志如今已消磨殆尽。世事的无常、仕途的阻滞、官场的黑暗,使他不由地想起故乡的往事。对比一下,可以看出,这里的乡愁是一种淡淡的闲愁。“鸟鹊呼晴,侵晓窥檐语”,连鸟儿也百无聊赖。身在异国他乡,被啼鸟从梦境中唤回,正触及游子的伤心之处。毕竟啼鸟才思短,唤回晓梦天涯远,鸟鹊呼唤,既表明时间和物候,也是游子的潜意识。再看“语”字,又表现了一种亲切感。就像能使人如鸟一样感受到巢中的温馨和安宁。思乡之情和温馨之感糅为一体,把乡愁淡淡地融化在明媚清新的画面之中。

       “叶上初阳乾宿雨”,昨夜雨景,尚留梦中,对已逝情境的回忆和眼前的情境截然不同。燥热不安的感受与对故乡的回忆直接相关,满塘的荷叶也变成了夏日“溽暑”的产物,它昂然挺拔、清晰润朗,带来了风的消息。称之为“风荷”,原是因它被风所举起,也是因它带起了一股清凉之风,抑或是因它带来了远方的风意。“风荷”玉立,清风徐徐,更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此时的家乡,远隔千里,那浩瀚的芙蓉浦可与家乡的景致相同?诗人曾在那里缓荡轻舟,抒怀赋诗。这时节,汴京的荷花也在盛开,城中“夹岸垂杨、菰蒲莲荷、凫雁游泳其间。桥亭台榭、棋布相峙”(《东京梦华录》卷二),也并不比家乡的芙蓉浦逊色。睹物思乡,能不感慨?这时,不论是家乡的荷,还是汴京的荷,都让人难以释怀。

       由令人烦躁的溽暑到清凉饱满的绿荷,从家乡的芙蓉浦到京都的芙蓉浦,让诗人的情思不断徘徊在现实与梦幻之中,清晰与朦胧之中。这种难以逾越的两难之境正是诗人此时此刻的感情体现。因为诗人既不能退回梦境,又不愿跨入现实,既不愿滞留他乡,又不能回归故乡。在作品中,词人不愿将故乡和他乡明确区分,而是无奈地将二者重叠在一起,借故乡来品味他乡,借他乡来怀念故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遥”字和“去”字自然流露出思乡之情,引出下面“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遥”字和“久”字配合得十分默契。词人被两个意象困扰,既不知何日离开家乡,也不知何日回到家乡。

       久居异地,思念家乡本是人之常情,但下面的“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却令人惊奇。“相忆否”,既是思念,又是问询。问候中浸润着向往、认同和赞许之意。越是在遥远的地方,这种问候越是显得珍贵而切实。“渔郎”、“轻舟”、“芙蓉浦”一系列意象包含了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体认和生命本质的体认,温馨的意象既使思乡之情得以具体化,又得以美化。

       在“渔郎相忆”和“小楫轻舟”的意象中,作者化为一个女性情人的角色,使作品将思乡之情与爱情巧妙地融合起来,与屈赋中美人香草的写法有相通之处。这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勾起的怀恋之情,是一种感情上的闪念和冲动,是心灵寂寞的展示。既想维系心灵的沟通,又不必有什么必然的结果,这就是“渔郎”意象的本质。归属的愿望不能实现,渴望和依恋本身就是最真切的存在形式。“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只要能寄托相思就行了,并不在乎有什么结果。

       这本是一首思乡的词,但思乡和爱情的双重展现,使作品获得了一种轻灵而朦胧的美。这也是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色。

苏幕遮周邦彦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于苏幕遮周邦彦原文和翻译

       周邦彦的《苏幕遮》全词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中,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那个意象?

       1、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3、赏析,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语如画,乡思入境 ——研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心得

       如周济所说:“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上下片的关系看似松散,然而却丝丝相扣,环环呼应。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啦。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雨后风荷(呵呵呵……个人认为!)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很喜欢这首词,当然俺回答地可能不算完全正确。但是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哈!

如何赏析周邦彦的《苏幕遮》?

        ? 周邦彦的这首 《苏幕遮·燎沉香》 ,虽语言清浅,却有自然脱俗之韵;虽不事雕琢。却蕴含万种风情。整首词仅寥寥数语,不过50多字,但细细品味,字字蕴涵深远,句句引人入境。感觉诗人留给我们的不是一首词,而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看看这幅晨雀呼晴图。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因为下了一夜的雨,空气潮湿闷热,所以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暑气。此中一个“燎”字,似乎让人看到香气袅袅之状;一个“消”字,让人感觉正炎热烦闷时,丝丝凉意吹来,顿感清爽。突然,几声叽叽喳喳的鸟鸣引起了词人的注意。一两只、亦或是三四只鸟雀,正在屋檐上跳来跳去,它们怯怯地窥望着窗内,争相呼唤着词人,似乎在告诉词人:雨后新晴了,快快出来吧,外面的风景正好。这一“呼”一“窥”,词人运用比拟手法,极为传神的描摹出鸟儿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泼可爱的情态,为下面写荷叶荷花的美丽做了铺垫。

        看看这幅出水圆荷图。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宿雨初收,雨后的阳光更加透彻,静静的铺洒在这一池荷塘上。“一一”二字,形象地绘出了荷花独具丰姿、清洁绰约之态;再加一举”字,极尽荷茎修长挺拔、亭亭玉立之神。这不禁让人想起周敦颐于《爱莲说》中盛赞荷花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偶有微风轻拂,圆圆的荷叶上的雨珠偷偷滑落,我想那些出水的荷花呀,朵朵绽放如美人出浴,肤如凝脂,面露娇羞。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句:“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可谓一言以蔽之,极尽其妙。

        再看这幅客居长安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本来荷花荷叶之美应该让人忘情释怀,可没想到,如此美景落入周邦彦的眼中,却触动了他心中那无尽的羁旅愁思。周邦彦本以太学生身份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厌倦仕途之心,产生归思之情。这里的一“遥”一“久”,不仅写出了词人长久客居京师长安,距离家乡吴门遥远的现实处境,更流露出词人深感归途遥遥无期的无奈。所以,词人此刻站在荷塘边,眼睛望着荷塘,心却早已飞到了那莲叶田田的家乡江南。

        再看这幅梦楫轻舟图。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词人由景生情,情深入梦,“这到底让他惦着江南了”。词人自己思念家乡,却不直言相思,而是用“相忆否”三字,遥问远在家乡的渔郎,是否记得曾经在五月的江南,我们一起轻摇船桨,驾一叶小舟在芙蓉浦中,穿行在那层层叠叠的莲叶间……从对方落笔来写自己思念之情,使实景与虚景相结合,使现实与梦境相呼应,更突出了词人对家乡思念之深。此神来之笔,真是妙哉!

        ? 这首词上片写景,景美如画;下片抒情,情真入画。词人用朴素而精致的语言,把自然之景、人生之遇、幻梦之境连成一片,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确如清代周济所说:“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求《苏幕遮》的赏析 作者周邦彦

       此词上片记景。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就进入梦中。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之后作者陷入回忆,思念故乡,梦回故乡……

       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除了上面三句,上阙起头“燎沉香,消溽暑”,即知主人早晨刚醒。“溽暑”二字仄声,闭口音,读起来有无限的困倦意思,这也是作者醒后第一感觉——困乏和沉香的嗅觉。进而“鸟雀呼晴”,听到声音了,“呼”一字更显人性化了。在作者心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可爱,并且是静中的闹,恰似“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以陪衬周围的静。四句“侵晓窥檐语”则从视觉上感觉;听到鸟叫,就想起来看看,之后就看到荷花,又引起了回忆,脉络清晰明了,却很细致,小处合乎情理。

       下阙则是分述两地——“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描境抒情的手段端是明白,却暗合情理。前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透出淡而浓的乡愁。且这首词下片语如白话,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大不同他以前的词。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为。

苏幕遮 周邦彦 诗中的“呼”“窥”“举”字赏析 就这几个字的详细赏析,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诗词鉴赏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到: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 周邦彦:宋代一位在文学史上有较高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久被尊称‘正宗’这首诗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燎沉香,消溽暑

        燎,烧.沉香,又名沉水香,是一种名贵的熏香.消,消除.溽暑,湿热的暑气.这两句是说在室内熏染起沉香,借此来消除湿热的暑气.从下文看,这两句当是写夜间.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一大清早,室中人被窗外的鸟声惊醒.鸟儿仿佛急于向人报告天晴的消息.“鸟雀”,一本作“乌雀”,有人说即是乌鹊.苏轼《江城子》词里说:“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传说乌鹊喜晴,每逢雨后天晴,叫得格外欢快.侵晓,拂晓,天刚刚亮.“鸟雀呼晴”的“呼”字、“侵晓窥檐语”的“窥”字,都见炼字之功,令人想象出欢快和顽皮神态.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室外的池塘,荷叶上昨夜残留的雨珠,在朝阳的照耀之下,逐渐消失.微风吹拂,圆圆的荷叶越发清爽舒展,如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几句写朝日风荷,极富韵致.怪不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盛赞:“美成《青玉案》(笔者按:当为《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其中“举”字最为人所激赏,即写出荷叶亭亭玉立的形态,又写出荷叶生机勃勃,向上挺举的动态.

        故乡遥,何日去

        故乡远在天涯,何日才能归去呢?词的下片,开始写到思乡.本篇的抒情主人公,原来是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吴门,原指吴都阊门,即今苏州阊门,此处泛指江浙一带.长安,是西汉和唐朝两代的首都,此处代指词人所在地北宋都城汴京.旅,指人在旅途,客居他乡.“久作长安旅”的“久”字,透露出词人对客居汴京的厌倦.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农历五月,正是仲夏.与上片“燎沈香,消溽暑”时节正合.因上片是写当下暑日情形,故此处写旧时江南生活,以示对比.小楫,即短桨,与轻舟相配.芙蓉浦,即遍生荷花的港汊.旧时五月,人在江南,常驾小楫轻舟,乱入荷花深处,何等逍遥自在?这逍遥自在的“五月渔郎”不是别人,正是昔日之“我”.明明是词人深忆旧时江南水乡生活,却要说“五月渔郎相忆否”.仿佛那“五月渔郎”只是一位故人,仿佛是说自己并不怎么思念故乡,只是想知道故人是否还记得自己.而“梦入芙蓉浦”之“梦”字,却又将刻骨相思和盘托出.如此笔法,摇曳生姿.

       好了,关于“苏幕遮周邦彦赏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苏幕遮周邦彦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