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论语十二则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zmhk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十二则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论语十二则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论语十二则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1._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2.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3

论语十二则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论语十二则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论语十二则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_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2.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3.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内容是什么?

论语十二则_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_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十二则翻译及原文

       学而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内容是什么?

       《论语十二则》(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如下: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则》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今天关于“论语十二则”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