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无家别原文及翻译_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注音

zmhk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无家别原文及翻译_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注音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无家别原文及翻译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

无家别原文及翻译_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注音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无家别原文及翻译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

2.求杜甫三吏三别的翻译

3.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什么?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称为杜甫的什么

无家别原文及翻译_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注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故事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注释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挂罥:挂,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地方。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注释

        忍能:忍心如此。

        入竹去:跑进竹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此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气。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注释

        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

        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恶卧,睡相不好。

        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是彻夜、通宵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云黑得像墨,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天渐渐黑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原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安得:哪里能得到。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译文:哪里能得到许多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全都开颜欢笑,(房子)被风吹,被雨淋都不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四、问题归纳

        1.一个“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写出了秋风起势之猛,隐含着作者的愁苦之情。

        2.“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动词连用表达效果分析法。①运用这些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再现了秋风破屋的过程,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②茅草的动态紧紧地牵着诗人的视线,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4.“俄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企盼战争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心情。这一连串的生动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5.“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如山!”这几句诗怎样理解?

        这几句诗确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语言铿锵有力,极富气势,显得深沉、激昂、坚决,将诗人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6.结尾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尾句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至死不悔的决心。

        7.全诗的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三节是写实的叙事,诉说境遇之苦,情绪含蓄压抑;第四节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奔放。前三节的层层铺叙,为第四节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

        像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是不会真的咒骂几个顽童的。但为什么诗人就在诗中这么称呼了呢?这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第一,挂在高树梢与飘落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的茅草已无法取回,有可能取回的又被群童抱去,这不能不令诗人焦虑万分。第二,这茅草对群童来说可能无关痛痒,对诗人来说却事关生计,群童无知的恶作剧,令诗人痛心。第三,仅仅因为诗人“老无力”就“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自然在那一瞬间引起诗人的愤慨或感伤。综合上述情况,诗人说一些过激的话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诗人在叙述群童的行为时,只说“抱茅”而不说“抢茅”,这也从侧面表明作者不是真的认为他们就是“盗贼”。

        9.如何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更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的这种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

        五、课文主题

        诗歌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宁愿“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卖炭翁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 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故事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三、课文翻译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注释

        伐:砍伐。

        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

        译文:有个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做什么用?为了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注释

        可怜:值得怜悯。

        愿:希望。

        辗:碾压,同“碾”。

        译文:(数九寒天)可怜他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注释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宫中派出采办货物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帮助抢购货物的人。

        敕:皇帝的命令。回车叱牛: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

        译文:两个得意忘形的骑马人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他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驱将:赶(走)。将,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面,以助语气。

        惜不得:舍不得(它),(却也)没办法。

        直:价钱,通“值”。

        译文: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充当炭的价钱。

        四、问题归纳

        1.赏析“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怎样理解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3.“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4.分析结尾两句的作用。

        “半匹红绡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5.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五、课文主题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 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技巧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求杜甫三吏三别的翻译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什么?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鉴赏文章:/Article/Class67/Class66/200409/2274.html

       译文:/c?word=%CA%AF%BA%BE%C0%F4&url=/resourceinfo/XKJXGZ/main/content/yuwen/042%5F4/2%2Edoc&b=0&a=41&user=baidu

       译文:/ShanXian-ShiHaoLi-YiWen.htm

       潼关吏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鉴赏文章:/yuedu/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62

       译文:/yuedu/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63

       译文:/c?word=%D0%C2%BB%E9%3B%B1%F0%2C%D2%EB%CE%C4&url=/resourceinfo/XKJXGZ/main/content/yuwen/042%5F4/4%2Edoc&b=0&a=40&user=baidu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 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鉴赏文章:

       /c?word=%CE%DE%BC%D2%3B%B1%F0&url=/resourceinfo/XKJXGZ/main/content/yuwen/042%5F4/3%2Edoc&b=0&a=42&user=baidu

       /Article/Class67/Class66/200409/2278.html

       译文:/0409/html/c20/pop01.html

       垂老别

       杜甫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 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 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 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鉴赏文章:/Article/scjs/sgjs/200504/20050424165102.html

       译文:/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55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称为杜甫的什么

       《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文◆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原文◆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 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 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 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 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仆射如父兄.

       ◆翻译◆

       我走过新安道上,听见官吏大呼小叫地征召点兵,请问一下啊,你们 这些官兵们,这个小小的城巿已经没有壮丁可供征戍了耶!官差们回 答我,征兵的府帖是昨天晚上才发下来的,要我们征召十六岁的小丁 入伍。我说,十六岁的小朋友个子那么矮小,怎么有能力防守王城咧? 哎!肥肥壮壮的男孩,有母亲相送,而枯瘦的男孩就只能孤孤单单地 无人告别。

       天已经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小朋友 们啊!擦擦你们的眼泪,不要把眼睛哭坏了呀!要是把身体给哭坏了, 你们就只剩一身白骨,谁给你们收尸啊!这个世界终究是无情的啊! 朝廷的军队在相州打仗时,大家都急切地盼望安史之乱能就此平定, 谁晓得,皇帝那么胡涂,贼人那么狡猾,使得整个军队都溃散了。

       不过没关系,国家现在正有充足的粮食,在旧京勤练士兵,戍守的时 候须挖掘壕沟,而用不到水,平常闲来无事就牧牧马,差役是很轻的 啦!更何况有王师的照料,待遇是很优裕的喔。所以,送行的人也别 哭得那么伤心,仆射们一个个都像兄长那样亲切,你们可以放心地让 小朋友们当兵去啦!

       ◆原文◆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翻译◆

       兵哥们好辛苦地在潼关的道路上跑来跑去,忙着修筑城池。潼关的 城池好坚固喔,大的比铁板还要硬,小的也有万丈那么高喔!请问一 下潼关的兵伯伯阿,你们修筑城池是为了防备皮皮的胡人吗?兵伯伯 邀请我下马参观他们的城池,指着每一座山,为我一一的介绍。他说, 潼关的地势很高喔,高到可以和天上的白云相连了,也很险要喔,连 小鸟都不能飞过去喔!如果坏坏的胡人打来了,我们只要在这里守着, 就不怕西都会有危险了。而且潼关险要的地方,只能容纳一个人一辆 车通过,他们的长戟根本不能挥动,我们只要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他们 的千万大军了。

       我说,哎呀!还是要小心啊!哥舒翰曾经在这里中了敌人的计,百万 大军都被水淹死了,你们不要嫌我太唠叼,一定要记取哥舒翰的教训, 可别重蹈覆辙了喔!

       ◆原文◆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今君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归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翻译◆

       兔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昨晚上草草成亲,今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冼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原文◆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翻译◆

       四野硝烟真叫人一刻不安,栖身无所正当这风烛残年。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一路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的牙齿完好胃口不减,悲伤的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老伴闻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那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原文◆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 内顾无所携.

       近行只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翻译◆

       天宝之后,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回来,看见自己的家园,竟只剩一堆 堆的杂草。我们的乡里有百余户人家,却都因为战乱而各奔东西。活 着的人,无法传递消息,已死的人,又化为尘泥,再也看不见了。我 战后幸存回来,努力地寻找过去所熟悉的道路,可是找来找去,都只 是阒无人声的空巷,此时,日光惨淡,村落的气氛十分萧条,只有野 生的狐狸,竖着毛,对着我狂啸。四邻中什么也没有,能找到的,就 只有一两个年老的寡妇。我就像宿鸟一般,眷恋着自己的巢,而不愿 离卿背景,到处飘泊。于是我重新建立我的家园,春天来了,就荷锄 耕草,太阳下山了,就浇灌菜园。

       可是,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发下征召令,要我回军中接受操练。我 这次服役,虽然只是本州岛,但现在家人都死了,连告别送行的人都没 有。不过,在本州岛服役,又无家小挂累,比到远方戍守,枉死他乡要 好得多了,又可是,我现在是孑然一身,在本州岛服役和到远方戍守, 不都是一样的吗?我现在好悲痛过去长病在床的母亲,五年之间,她 就寂莫地饮恨死去。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前思后想,怎不教人心酸? 人生到了这种境地,还能怎样去做黎民百姓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被称为唐朝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

       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

       1、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5、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无家别原文及翻译”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