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_大学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佚名 2024-04-24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_大学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话题。1.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原文2.论语十则全文翻译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4.初一文言文论语十则5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_大学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话题。

1.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原文

2.论语十则全文翻译

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

4.初一文言文论语十则

5.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6.论语十则课下注解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_大学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原文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反复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个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要学习他的优点,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要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全文翻译

       论语十则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 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

       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

       一、译文

       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9、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二、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三、出处

       《论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二、作品赏析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三、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百度百科-论语十则

初一文言文论语十则

        一、7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1. 初一论语十则译文

        《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forum/12/topic/45327302。

2. 初一《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四书五经指四书 中庸 大学 孟子 论语五经 诗经 书经 礼经 义经 春秋十个成语学而时习之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岁寒松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差不多了。

3. 初一语文的《论语十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 初一语文 《论语十则》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 初一课文论语十则翻译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

6. 初一语文 《论语》十则 简单翻译出来

        第一则: 为人 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顽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本段理解 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

7. 初一语文10《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 初一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9. 初一语文上册的论语十则的翻译

        《论语》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我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真诚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就是有害的(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 :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是否有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老师。选择他们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缺点要注意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的使命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 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课下注解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孔子语录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卫灵公》)

        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9、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10、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罕》)

        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雕零的。

论语十则里的为孔子的话有哪些

        论语十则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十则解释: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

        1、见义勇为:语本《论语·卫灵公》“见义勇为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厥后泛用“见义勇为”暗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该该推委。

        2、大逆不道:犯上:触犯长上;反叛: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

        3、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平,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5、众所周知: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每一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6、触类旁通:比方从懂患上的一点儿,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长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起主要使东西精巧,语出《论语·卫灵公》。

        9、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11、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须用宰牛的刀。比方做壮工作不必费大力气或者大材不能不消。《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2、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工作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3、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5、诲人不倦:诲:辅导。教人时不嫌委顿。形容辅导特别耐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成群聚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7、少年老成: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搭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她们是值患上尊敬畏的。《论语·子罕》:“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比今也。”后多用此奖饰有志气有为的年轻人。

        18、从心所欲:随本身的情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泯灭。施惠于人,本身又无所泯灭。《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厥后经常使用以形容有实利而未几费财帛。

绕口令十则

        绕口令十则(一)

        兜装豆

        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绕口令十则(二)

        白石塔

        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绕口令十则(三)

        花鸭与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绕口令十则(四)

        四和十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绕口令十则(五)

        鹅过河

        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绕口令十则(六)

        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绕口令十则(七)

        捉兔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绕口令十则(八)

        狗与猴

        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绕口令十则(九)

        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绕口令十则(十)

        扁担和板凳

        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第一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说,说道。

       (3)学:学习。

       (4)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常常;习,复习,温习。

       (5)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7)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8)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9)自:从。

       (10)乐:快乐。

       (11)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12)愠 :生气,发怒的样子。

       (13)不:表示判断。

       (14)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

       原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检查。在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重点词句解释

       重点字解释

       温:温习。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以为:可以、能成为。

       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词解注意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 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指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 和体会。也指通过温习历史经验,认识到的新情况。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温故知新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

       而:却,表示转折。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危害。

       第五则

       原文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

       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

       诲(huì):教导。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 这。

       第六则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内:内心,自己

       第七则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值得我去学习的人。焉,相当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在其中。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方面。善:好。者:...的方面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改:改正。

       第八则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重点字词解释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为:看作。

       任:责任。

       已:停止。

       远:遥远。

       而:表并列(任重而道远)

       其中成语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第九则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

       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重点字词解释

       之:这里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第十则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shù)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恐怕”。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