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原文_《唐诗三百首》原文及翻译

zmhk 2024-05-09 人已围观

简介《唐诗三百首》原文_《唐诗三百首》原文及翻译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唐诗三百首》原文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1.《夏

《唐诗三百首》原文_《唐诗三百首》原文及翻译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唐诗三百首》原文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原文及其赏析

2.寒食古诗翻译

3.黄鹤楼古诗表达的情感

4.唐诗三百首--许浑--《早秋》--原文、翻译、赏析

5.唐诗三百首--王昌龄--《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唐诗三百首》原文_《唐诗三百首》原文及翻译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原文及其赏析

        导语: 《夏日南亭怀辛大》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描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原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解:

        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

寒食古诗翻译

       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其四》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

        《咏怀古迹·其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蜀主:指刘备。窥吴:对吴有企图。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征吴:对吴有企图。

        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崩年:帝王死时。永安宫:在夔州白帝城。刘备进攻东吴,败回,居永安宫,后来死在那里。

        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玉殿:指永安宫。按“玉殿”字下原有注:“殿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古庙:指夔州的刘备庙。巢水鹤:鹤在树上营巢。鹤为水鸟,故说“水鹤”。

        伏腊:古代仗祭、腊祭之日。仗在夏六月,腊在冬十二月。这句说每年优、腊祭日,村民祭祀不废。

        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韵译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评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第四首。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凭吊蜀汉先主庙而咏叹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予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诗的最后引出武侯祠,可见诗人羡慕那种君臣相得共同治理天下的政治依样体式。颔联有着凭吊怀古的浓烈意味。浦起龙《读杜心解》说它:“一显一隐,空山殿宇,神理如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POETIC THOUGHTS ON ANCIENT SITES IV

        Du Fu

        The ruler of Shu had his eyes on Wu and progressed as far as the Three Gorges.

        In the year of his demise, too, he was in the Palace of Eternal Peace.

        The blue-green banners can be imagined on the empty mountain,

        The jade palace is a void in the deserted temple.

        In the pines of the ancient shrine aquatic cranes nest;

        At summer and winter festivals the comers are village elders.

        The Martial Marquis's memorial shrine is ever nearby;

        In union, sovereign and minister share the sacrifices together.

黄鹤楼古诗表达的情感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1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天黑时分,宫苑里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正在一支支地传送着。蜡烛明亮地燃烧着,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这里不仅是写蜡烛的明亮情态,错烛弥漫的烟雾不正是宦官受宠时那种威福恩加的气势展现吗?这些使人如见他们受宠后专权一时的骄横神态。寒食节要禁火,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但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倚势弄权,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把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的可憎面目揭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本诗笔法巧妙、含蓄,在描述寒食节景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强烈的不满情绪,语言简洁,寓意丰富。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2

        寒食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古诗简介

        《寒食》,宋代郑刚中诗作。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赏析/鉴赏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漫数里,颇类江乡矣。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清昭梿《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桡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减色:减少光彩或色彩。清梅曾亮《臣事论》:人有仕官十年而不迁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友为之减色。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秦牧《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只重视思想、内容,而不注意表现手段、艺术形式,也必然要使作品难产、畸形,或者减色。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驤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宋苏轼《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岭南归,吾父自至萧爽楼谓芸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

        小庭:指小庭院。南朝梁张缵《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南唐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后世云。《汉书王莽传下》: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唐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诗:祗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雕虫篆刻,必出於山林放废穷愁之士之所为。臧克家《飞》诗:多数人叫苦,穷愁,一步一步逼到了生的尽头。

唐诗三百首--许浑--《早秋》--原文、翻译、赏析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以下是我带来黄鹤楼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

        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颔联,描写了江天相接的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思绪也展开了:黄鹤楼久远的历史而美丽,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本句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颈联,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尾联,太阳落山,黑夜来临,船要归航,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故事

        《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这一首诗,崔颢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为什么历代对他的记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连他的生年都存有疑问。而且崔颢跌宕的一生只混了一个不起眼的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种说法是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意思是:写的诗大多为妇女思所爱之情,诗词往往华而不实。还有一种说法是“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意思是:娶妻子只选择漂亮的,没过多久又丢弃掉,娶了4、5回了。

        作诗华而不实,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但我们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还应该看后期、看他有没有转变。至于娶妻子只选择漂亮的,没多久又抛弃了选别人,这确实不太好,但崔颢的恶行和它的文章、诗歌,是两码事,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

        有人猜测,造成对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崔颢年少的时候比较狂玩自大,还歧视女性。相传唐北海太守李邕(yōng)听说崔颢诗写得好,特地宴请他,让他献诗。崔颢却写下了一首《王家**》(也有人说这首诗其实叫《古意》)。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李邕从此便不再理会崔颢。

        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

        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但他的诗风却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中边塞诗,歌颂戍(shù)边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比如《辽西作》、《河岳英灵集》等。

        可是有些人还是只看他的早期作品,并结合他一生的恶行,对其文笔一锤定音,再无改变,这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唐诗三百首--王昌龄--《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许浑?: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解:

        1、泛:弹,犹流荡。

        2、还密:尚未凋零。

        3、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韵译: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

        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

        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

        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

        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评析: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下”、“洞庭波”都扣紧“早”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唐诗三百首--许浑--《早秋》--原文、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解: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2、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3、矜:自鸣不凡。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评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唐诗三百首--王昌龄--《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今天关于“《唐诗三百首》原文”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