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_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是什么

佚名 2024-02-19 人已围观

简介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_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是什么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听歌的文言文2.此处无声胜有声,下句是什么3.关于声音诗句有哪些4.高明《琵琶行》全诗5.《琵琶行》原文及翻译6.关于有声的诗句听歌的文言文1.描写音乐的文言文最经典的文章要属白

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_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是什么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听歌的文言文

2.此处无声胜有声,下句是什么

3.关于声音诗句有哪些

4.高明《琵琶行》全诗

5.《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6.关于有声的诗句

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_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是什么

听歌的文言文

       1. 描写音乐的文言文

        最经典的文章要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全文如下: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先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另外还有一些诗句,如: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

2. 关于音乐的文言文

        我没有查到关于音乐的文言文

        但我又查到关于音乐的古诗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 白居易(节选描写音乐的章节)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幽咽泉流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 描写关于音乐的古文有哪些啊

        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代诗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菊

        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4. 描写关于音乐的古文有哪些啊

        琵琶行 白居易《伯牙绝弦》老残游记中的《绝唱》次日九点钟的光景,老残赶忙吃了饭,走到明湖居,才不过十点钟时候。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那〔那〕同“哪”。

        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的〔的〕结构助词,同“得。”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

        桌子却都贴着“抚院〔抚院〕这里指巡抚办事的衙门(官署)。清代的巡抚是省级地方 *** 的长官,总揽一省的政务,又称抚台、抚军,又因照例兼任都察院的右都御史,所以也叫抚院。

        定”“学院〔学院〕这里指学院衙门。学院就是提督学院,是掌管一省文教政令、考试等事的官员,雍正四年前称提督学政。

        定”等类红纸条儿。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坐〕同“座”。

        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

        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①〔福橘〕福建产的橘子。皮似的,甚为丑陋。

        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 *** ,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轮指〕弹奏乐器的一种指法。

        几个手指连续弹拨丝弦,发出急促的乐声。,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抓髻〕旧时一种少女的发式。把头发向上梳,在头顶两边绾成发髻。

        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镶滚〕沿着衣服的边沿,镶上一道小边。的。

        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

        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铮铮(zhēng zhēng)(cōng cōng)〕拟声词,模拟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这里用来形容弦声铿锵。弹起。

        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①〔羯(jié)鼓〕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鼓形像漆桶,两面蒙皮,用两根棍棒击打,常用来敲击节拍,据说从羯族传来。一声,歌喉遽〔遽(jù)〕急速,骤然。

        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白妞〕名叫王小玉。妞,女孩子。

        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

        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

        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美丽而没有媚态,素雅而不寒酸,形容她仪表秀雅。

        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①〔五音十二律〕指我国古代高低不同的各种音阶。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吊〕同“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人参果〕神话传说中的仙果。《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说:人参果又名草还丹,形状像初生的婴儿,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成熟,人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

        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

5. 描写“音乐”的文言文或者诗词有哪些

        1、听颍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臵我肠!

        2、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听颖师弹琴歌

        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娥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4、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5、《列子 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诗歌太长,略。

6. 描写歌声的古文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

        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

        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7. 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种文体,míng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此处无声胜有声,下句是什么

       此时无声似有声,下一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意思是,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这是形容琵琶女的琴声,前面已经说“别有幽愁暗恨生”,当琴声消沉下去后,又突然高昂起来,放佛是琵琶女怒气的发泄,也是诗人怒气的发泄,毕竟诗是诗人自己体会出来的,自然带有个人的感情在内。

       这句话选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én pǔ)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从中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后面就写自己的遭遇,跟琵琶女的境遇进行对比,正因为同是“沦落之人”,才起惺惺相惜之意。这是作者写这首诗的初衷。

关于声音诗句有哪些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下一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翻译: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像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2、出处:

       《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明《琵琶行》全诗

       1. 关于声音诗句

        关于声音诗句 1.关于声音的诗句

        有声音描写的: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唐崔道融--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赋得寒蛩唐耿湋--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吹笛唐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闻笛唐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夜琴唐白居易--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风中琴唐卢仝--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听琴唐孟郊--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赋得郢路悲猿唐皇甫冉--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巫峡听猿唐吴商浩--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有声音描写的: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唐崔道融--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赋得寒蛩唐耿湋--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吹笛唐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闻笛唐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夜琴唐白居易--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风中琴唐卢仝--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听琴唐孟郊--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赋得郢路悲猿唐皇甫冉--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巫峡听猿唐吴商浩--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描写声音的诗句

        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3 古筝诗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沈约《咏筝》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杜甫 后出塞)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的〈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的〈琵琶行〉

        3.描写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村居书喜

        陆游(南宋)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2, 枫 桥 夜 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早蝉

        白居易(唐)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4, 琵琶行并序(节选)

        白居易(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5, 鸡鸣曲

        陈陶(唐)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6, 鸡

        崔道融(唐)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7, 赋得寒蛩

        耿湋(唐)

        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复与夜雨和,游人听堪老。

        8, 吹笛

        杜甫(唐)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 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9, 春夜洛城笛

        李白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0, 闻笛

        戎昱(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11, 夜琴

        白居易 (唐)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12, 风中琴

        卢仝 (唐)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13, 听琴

        孟郊 (唐)

        飒飒微雨收, 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 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 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 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 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 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 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 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 会尽天地情。

        14, 赋得郢路悲猿

        皇甫冉(唐)

        悲猿何处发,郢路第三声。

        远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坐觉盈心耳,翛然适楚情。

        15, 巫峡听猿

        吴商浩(唐)

        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

        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连云波澹澹,和雾雨濛濛。

        巫峡去家远,不堪魂断空。

        16,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8, 入若耶溪

        王籍(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9,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关于声音的诗句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唐崔道融--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赋得寒蛩唐耿湋--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吹笛唐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5.描写声音好的诗句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以下三篇为“摹写声音至文”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原文: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原文: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文;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古诗中描写声音的诗句

        鲁迅《赠人》(其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李端 唐《听筝》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萧纲 南朝《弹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苏轼 宋《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沈约 南朝《咏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李白 唐《春日行》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唐] 李贺 李平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白居易 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段是描写音乐的)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 zhā)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关于声音的诗句有哪些

        有声音描写的: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唐崔道融--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赋得寒蛩唐耿湋--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吹笛唐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闻笛唐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夜琴唐白居易--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风中琴唐卢仝--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听琴唐孟郊--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赋得郢路悲猿唐皇甫冉--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巫峡听猿唐吴商浩--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有声音描写的: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鸡唐崔道融--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赋得寒蛩唐耿湋--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吹笛唐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闻笛唐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夜琴唐白居易--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风中琴唐卢仝--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听琴唐孟郊--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赋得郢路悲猿唐皇甫冉--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巫峡听猿唐吴商浩--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

        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高明只有《琵琶记》,《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琵琶记:简介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书名: 琵琶记

       又名: 赵贞女蔡二郎

       作者: 高明

        类别: 古代戏曲名著

       年代: 元

       主人公: 蔡伯喈,赵五娘

       目录

       琵琶记 元·高明 第一出:副末开场 第二出:高堂称寿 第三出:牛氏规奴 第四出:蔡公逼试 第五出:南浦嘱别 第六出:丞相教女 第七出:才俊登程 第八出 文场选士 第九出 临妆感叹 第十出 杏园春宴 第十一出 蔡母嗟儿 第十二出 奉旨招婿 第十三出 官媒议婚 第十四出 激怒当朝 第十五出 金闺愁配 第十六出 丹陛陈情 第十七出 义仓赈济 第十八出 再报佳期 第十九出 强就鸾凰 第二十出 勉食姑嫜 第二十一出 糟糠自餍 第二十二出 琴诉荷池 第二十三出 代尝汤药 第二十四出 宦邸忧思 第二十五出 祝发买葬 第二十六出 拐儿绐误 第二十七出 感格坟成 第二十八出 中秋望月 第二十九出 乞丐寻夫 第三十出 瞷询衷情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第三十二出 路途劳顿 第三十三出 听女迎亲 第三十四出 寺中遗像 第三十五出 两贤相遘 第三十六出 孝妇题真 第三十七出 书馆悲逢 第三十八出 张公遇使 第三十九出 散发归林 第四十出 李旺回话 第四十一出 风木余恨 第四十二出 一门旌奖

       社会背景

       书生发迹变泰后负心弃妻的现象,与宋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科举制度规定,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考试中式,即可为官。这为寒士发迹提供了一条捷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 《才俊登程》

       堂”,便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书生初入仕途,需要寻找靠山,权门豪贵也需要拉拢新进以扩充势力。联姻便成了他们利益结合的手段。而当书生攀上高枝,抛弃糟糠之妻时,便与原来的家庭以及市民阶层报恩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导致一幕幕家庭和道德的悲剧。市民大众厌恶书生这种薄幸的行为,不惜口诛笔伐,这就是宋代民间伎艺产生大量谴责婚变作品的原因。宋代婚变故事一般都把矛头指向书生,是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着优渥的社会地位,而且作为知书达礼的道德传承者,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地位和行为的反差,自然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特别是市民阶层谴责的主要目标。 在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馀年,终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故事前身

       《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据记载,其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力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 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一诗中说: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见该故事流传之广。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关注。 《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

       作者简介

       《琵琶记》的作者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他的生年约在1305年前后。他的卒年有元 《琵琶记》

       末说和明初说两种说法。持元末说者,认为卒于1359年。持明初说者,认为卒于朱元璋开国以后。高明四十岁左右中了进士,在杭州等地作过小官。后来隐居在宁波城东的栎社镇,《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故事情节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强迫其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 琵琶记

       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人物个性

       《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无钱请人埋葬公婆,她麻裙包土,全筑坟墓。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悄悄地作出自我牺牲,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重担,既尽了心,又尽了力。在赵五娘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多方面的优秀品德。她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贤孝妇形象。正因如此,赵五娘的形象才长期活跃于舞台,流传于人间。蔡伯喈被塑造成贤孝子的形象,又是一个有情的丈夫。他在京城,处于富贵生活之中,并没有忘掉父母的养育之恩。他还时时想到父母的衣食冷暖,担心父母在家挨饥受饿,还设法给父母寄钱寄信,处于锦衣玉食之中,他还有一颗对父母的爱心,还保存有骨肉之情。比之于那些投靠权贵,认贼作父,忘恩负义的衣冠禽兽来说,他确是一个有品德,有孝心的儿子。他被迫招赘牛府,生活在温柔之乡,但他时时想着家中的妻子赵五娘。他并没有因赘人牛府就忘却自己的糟糠之妻,还是那样一往深情的爱她。他是一个忠于爱情,有良心,有善心的丈夫。蔡伯喈的形象,也是颇为感人的。不过这只是 《琵琶记》

       表面现象,面对他的岳父大人,他连据理力争一下都不敢,是否懦弱了点呢?虽然赵五娘、蔡伯喈的形象中,也有愚孝的成份,但是瑕不掩玉。张广才也是一个成功的形象,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义”的化身。饥荒年间,他将得到的救济粮分一半给赵五娘,帮助她一家度日。蔡公蔡婆死后,他又赠送棺材,帮助这个弱女子葬送公婆。他救人于危难之中,有恩于人还不图报答。他那颗同情苦难之心,救人危难之心,助人为乐之心,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无私之心在闪闪发光。因此,张广才的形象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歌颂的形象。

       故事结构

       《琵琶记》是双线结构。一条线是蔡伯喈上京考试入赘牛府;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奉养公婆。在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中,有许多剧本都是双线结构,但在这些双线结构中,所组成的两个故事,有许多是互不相关的,它们不能彼此促进,互为增辉。而《琵琶记》的双线结构不同,它们共同敷演一家的故事,共同表演一个主题。两条线索交错发展,对比排列,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记》的语言,文采和本色两种兼备。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这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富贵生活的环境而决定的。蔡伯喈、牛**、牛丞相等,都是很有知识的人,说起话来,自然就雅,这是符合人物身份的。他们生活在相府之中,住的是亭台楼阁的华屋,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用华丽的语言来写豪华的生活,才能和谐一致。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不讲究词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词句的雕琢。这是一种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赵五娘这条线上的人物,使用本色语言,也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贫穷生活而决定的。赵五娘、蔡公、蔡婆、张广才等,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自然不会咬文嚼字,子云诗日。他们生活在农村,住的是民房,过的是农村生活,用朴素的语言来描绘这种生活,才能和谐一致。剧中两种不同的人物,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构成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这是《琵琶记》运用语言的独特之处。

       作品名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作品地位

       《琵琶记》的文学成就,大大超过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作品。高则诚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把戏文的剧本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杰出作家。他在南戏发展史上的地位颇似杂剧发展史上的关汉卿。《琵琶记》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只影响到当时剧坛,而且为明清传奇树立了楷模。所以,过去把它称为“南戏之祖”。

       人物鉴赏

       “仪容俊雅”、“德性幽闲”的赵五娘是个美丽端庄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知经书,能书,善画)的姑娘,嫁与同郡(陈留郡)蔡伯喈为妻。故事发生的时候,她结婚才两个月。作者刻画了“旷野原空,人离业败”、“饥人满道”、灾害频仍、官吏鱼肉乡里的典型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描写了赵五娘悲惨的生活遭遇,突出了她在灾荒岁月中儿独自养亲的艰难处境,从而以她的形象体现了封建制度下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我国妇女在极端艰苦的生活环境里的美好品质,正因为如此,赵五娘的形象赢得了几百年来广大读者的深切同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首先,她不满于丈夫被逼赴科举考试之举。在此之前,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赵五娘是个怎样的人物? “辐辏,获配鸾俦。深惭燕尔,持杯自觉娇羞。怕难主频繁,不堪侍奉箕帚。惟愿取偕老夫妻,长俦奉暮年姑舅。”(第二出《高堂庆寿·锦堂月》) 这只曲子展现了赵五娘在新婚不久时的心情:羞涩不安,对婚姻颇觉满意,所一心向往的是与丈夫白头偕老,侍奉好年迈公婆。这与她以后反对丈夫抛亲别家去京城应考的态度是一致的,随着剧情的发展,不难看到她在整本戏里是唯一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心的人。当蔡公催促伯喈“快赴春闱”以“改换门闾”,并且以恋新婚、贪妻爱来苛责他,致使伯喈屈从父命时,赵五娘对此表示异议,一方面埋怨公爹“见得好偏”,一方面指责丈夫“功名之念一起,甘旨之心顿忘”,有揆情理,欲偕丈夫向公爹进行劝谏。一旦辞赴试不从的丈夫离家远行,她叮嘱他襦衣换青时切莫恋花柳,定要早办归程。可见赵五娘对赴试求仕一事的态度是鲜明的。以后,她总是把一系列变故、灾难跟它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不幸、痛苦和恼恨跟对它的怨恨联系在一起。在她的心目中,丈夫赴试求仕跟蔡门一连串不幸事件无法分开。她显然不同热中于得到凤冠霞帔的女人。 其次,她在侍奉老人方面自觉地承担了最大的牺牲。 在赵五娘看来,庆幸夫妻恩爱与尽力侍奉二老没有矛盾,它们本是融合在一起的两件事。而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为爹泪涟,为娘泪涟,何曾为着夫挂牵”,“悲岂断弦,愁非分镜,只虑高堂,风烛不定。”(《南浦嘱别》)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竭力撇开“六十日夫妻恩情断”的悲哀,固然有避“迷恋”丈夫嫌疑的苦哀,也不能说没有将偕老与侍奉视作一回事情的明确认识。似乎是近“做作”的语言,其实却正是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心理。也正为如此,她有“我的一身难上难”的埋怨和浩叹。“轻移莲步,堂前问舅姑。怕食缺须进,衣绽须补,要行时须与扶。”(《临妆感叹》)又是“怕”,又是“问”,竭尽心力,毅然挑起了代薄情夫婿独自赡养二老的重担子。原本清贫的蔡家逢到饥荒年景之后,在遣儿科举赴试问题上本就存在分歧的公婆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日益艰难其矛盾日愈加白热化了。而赵五娘艰苦备尝,劳役不辍,支撑着一家口食身衣,同时勉力劝解二老,那种体贴入微、既以物质上又从精神上多方照顾慰藉老人的情怀确实感人至深。在第七出《义仓赈济》里,赵五娘早已衣衫解典、囊箧罄尽,“说得不出闽门的清平话”,抛头露面到官府乞领仓米,又遭到恶吏的欺侮凌辱,发出“千死万死不如早死”的哀嚎,要投井自尽,可是当她想到二老会因此招致速死,又辜负了丈夫临行的嘱托,因而虽然力枯形惫也只得隐忍止步。得到张大公转赠一点仓谷后,她安排一口淡饭权给二老充饥,自己只拿狗彘食的谷膜米皮暗处吞咽,殊不料婆婆误以为媳妇不尽心,辱骂她,疑猜她,眼看常见的妇姑闹剧即将爆发。但枯瘦如柴的赵五娘仍然坚持自我克制、牺牲,没有声辩,没有反唇相向,也没有去自寻解脱或自谋生路,抛弃风烛残年二位老人。这是何等感人的性格!在著名的《糟糠自餍》一出里,赵五娘四支“孝顺歌”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这个普通妇女身世的艰难、内心的痛苦和始终不渝地侍奉二老的意愿。“糠啊,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这是就艰难身世的抒怀。“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作两处飞(这是喻赴试求仕),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这糠啊,尚兀自有人吃,奴家的骨头知他埋在何处?”这是实际上已成弃妇者内心痛苦的抒怀。第四支是在公婆私下窥伺发现她吞咽糠粃时的曲子,“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这糟糠妻典故的运用,不但表明女主人公对自己作为伯喈贫贱相守的妻子的认识,而且表现了她与二老死生不渝、风雨共舟的坚定信念。自己咽糠,不让老人知道,怕引起他们烦恼,受到猜疑后仍然忍让着不予计较,这是多么善良宽容的精神啊!二老相继死去以后,赵五娘剪发买葬,十爪挖泥,罗裙包土,按那个时代的风俗埋葬和祭奠二老,为二老描容后行乞觅夫,把儿辈的义务尽到了家。这正是《琵琶记》悲苦动人之处。 再是拒绝蔡公关于再嫁的遗命。 受封建思想影响很深的蔡公经过接踵而至灾难的洗礼,顿悟强使独生子赴举一事致使合家不幸,尤悔致使媳妇坠入苦难深渊,并且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于是立下遗嘱要五娘立即改嫁求生。对此赵五娘断然加以拒绝。在丈夫荣枯不知、生死未卜、公婆死后祭奠乏人的情况下,取这种态度,既合乎性格的逻辑,也是忠贞爱情和不渝地侍奉老人这种信念的突出表现。 上述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贯穿终始的是赵五娘倾身侍奉二老这一点。应该认为,赵五娘这样想,这样做,有着现实的合理的思想基础。由于作者有“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的创作观念,坚持把女主人公写得真实动人,这个人物的性格就有了相当的深度。 第一,她作为熟谙儒家经典和传统中关于侍奉舅姑之类教诲的女子,有“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临妆感叹》)的信念。这里面虽不免带有封建伦理的时代烙印,但她对什么是孝妇贤妻有自己的理解,即真心实意地把公婆作为应该衷心敬重和热爱井为之承担最大牺牲的爹娘,这中间没有多大牵强做作的成分。“媳妇便是亲儿女”,这是赵五娘性格音符中的最强音。她把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划上了等号,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家庭关系的传统意识的合理一面,与封建伦理中森严僵冷的等级观念大相径庭。 第二,赵五娘对于父母育儿劬劳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路途劳顿》中“销金帐”后四支曲中前三支实际上是对于蔡公蔡婆养育伯喈过程的影射,后一支呼吁伯喈一类男子学一学返哺的“慈鸟”。这就说明,她对公婆的孝顺,并不是盲目的行为,乃是当子女的报答父母恩情的普遍心理表现。 第三,毋庸讳言,赵五娘是被作者作为孝妇来颂扬的,通篇不乏封建说教的语言,但即使对于这些描写和议论,也应该具体的分析。譬如有的是当时的习惯语,如“一马一鞍,誓无他志”;有的是封建观念与健康感情的杂揉,如“生是蔡郎妻,死是蔡郎妇”;不能全盘否定。对于整个情节中“生事、死葬、葬祭”的模式,这是时代的反映,更不宜予以苛求。

       编辑本段越剧剧目1

       传统剧。故事来源于明代高则诚的古典戏曲名著《琵琶记》。

       剧目简介

       写汉代名士蔡伯喈赴京应考,招婚牛相府3年不归,父母死于灾荒,妻赵五娘卖发葬亲,身背琵琶,上京寻夫。终于夫妻相逢书馆,归宗祭坟。

       演出历史

       小歌班梅朵阿顺班曾于民国6年(1917年)9月1日,在上海镜花戏园上演该剧。在绍兴文戏及新越剧时期,男、女戏班均有该剧演出。1953年9月,合作越剧团根据高则诚原著改编的《琵琶记》演出于金都戏院。改编孙旭、导演金风、编曲刘如曾、技导汪传钤。戚雅仙饰赵五娘、毕春芳饰蔡伯喈、陈金莲饰张广才。1956年,合作越剧团携该剧到北京演出,周恩来总理曾到人民剧场观看,在幕间休息时到后台会见全体演职人员。剧中"糟糠自咽"、"剪发卖发"、"描容上路"等场,有大段唱工,成为戚雅仙流派唱腔的组成部分。"剪发卖发"、"描容上路"、"南浦送别"等场的唱腔,1956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4张。40年代,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钱秀灵演唱的《扫松》、傅全香演唱的《赵五娘》和陈素娥、何美芳演唱的《琵琶记》唱片各1张;百代公司灌制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和邢竹琴、王水花演唱的《赵五娘》唱片各1张。1982年,中国唱片社将徐天红演唱的《扫松》重制出版。[2]

       编辑本段越剧剧目2

       古装剧。郭汉城、谭志湘于1995年据高则诚同名南戏改编。

       剧情简介

       写美丽贤淑的赵五娘,新婚两月即与丈夫蔡伯喈离别。陈留遭灾,三年荒旱,赴京赶考的蔡伯喈一去不复返,赵五娘嫩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侍奉公婆羹汤茶饭,自咽糟糠 明《琵琶记》插图“书馆悲逢”

       ,虽有古道热肠的邻里张大公相助,但年迈的公婆盼子不归,加之少吃缺穿,还是冻饿而死。赵五娘剪发卖发,麻裙兜土,亲手造坟埋葬了公婆。而后她只身背着琵琶,千里寻夫,一路上卖唱乞讨,历尽千辛万苦。蔡伯喈考场得意,不但得中状元,而且被当朝宰相招为女婿。面对温柔娇艳的相府千金,蔡伯喈是欲爱不能,欲罢不忍。他日夜思念父母双亲,思念结发之妻赵五娘,欲回乡里,又为牛相羁绊,蔡伯喈陷入深深的愁苦之中。善良的牛**虽然嫁得如意郎君,却得不到丈夫真正的爱。丈夫终日闷闷不乐,她不解内中因由,百般劝慰,终无所获。牛氏亦陷入苦闷之中。赵五娘终于走进牛丞相府,经过千折百回,她终于与丈夫相见了。蔡伯喈认下糟糠之妻,皇帝旌表蔡氏一门,这似乎是一个美妙的大团圆,但赵五娘、蔡伯喈、牛**内心却充满了怅惘、凄楚、失落……他们演出了人生真实的一幕——大团圆的悲剧!深沉、凄婉而感人。

       编剧的思考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格。《琵琶记》引起的是我们对于中华民族性格优质与劣质的思考。 无疑,在赵五娘、张大公的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绝不能简单地冠以封建道德忠、孝、节、义,就是在当今年代,仍是美好的,值得弘扬的道德优质,因为他们体现的是人民的道德观。 如果说皇权是有形的锁链,那么封建道德观念则是无形的枷锁。皇权、封建意识、舆论、文化观念、社会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造成了蔡伯喈、牛**的软弱与卑怯,但他们毕竟是反抗过的,有愤懑,有痛苦的呻吟。然而,强大的封建势力决定着他们的悲剧命运,其中也包括美好的赵五娘。这就造成了逆来顺受,忍受中求得生存等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劣质。毕竟这是一个优秀的,觉醒的民族,每一个人都在本能地做着打碎镣铐的奋争,蔡伯喈的辞试、辞婚、辞官,张大公的刻碑三打……他们的行为是一个有为民族的象征。 我们想《琵琶记》对一个民族的勃发奋飞是有认识价值的,于是沿着这条思路,我们做了《琵琶记》的改编工作并使之立于舞台之上,献给亲爱的观众。 郭汉城 谭志湘写于1995年2月。

       演出历史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1995年10月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杨小青获优秀导演奖,胡梦桥、陈国良获优秀作曲奖,何礼培获优秀舞美设计奖,周正平获优秀灯光设计奖,余芳获优秀服装设计奖,司鼓王庆跃、主胡王天宏获个人优秀伴奏奖。主演江瑶、黄依群、洪瑛获优秀表演奖,吴春燕获表演奖。同年在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中获荣誉奖。 [3]

       编辑本段《琵琶记》与《铡美案》

       看过《琵琶记》这部戏曲的不少观众都感叹:“蔡伯喈的形象颇像《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其实,《铡美案》便脱胎于《琵琶记》。清康熙年间,湖广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人陈年谷出任贵州布政使(注:布政使为主管一省财政、人事的官员,类似于今天的省长),同乡秀才仇梦麟等人去贵阳拜会陈年谷,想求得一官半职。谁料,陈年谷是一位刚正而又不徇私情的清官,得知朋友的来意后,讲明道理,婉言谢绝。仇大为不满,认为以前自己资助过陈年谷,陈年谷所作所为实属忘恩负义,当路过道州(今湖南道县),发现在当地有戏班在上演南戏《琵琶记》,于是灵机一动,写了一部《赛琵琶》,求戏班上演,戏中,将书生蔡伯喈换成了陈世美(陈年谷,号世美),赵五娘则换成了陈的妻子秦氏(乳名香莲)。后来,当仇梦麟回到均州老家时,发现陈年谷已经出钱找人把他家的房屋重修一新,并赠送书籍两箱,鼓励他好好读书,来年再考功名,仇梦麟顿时后悔万分。《赛琵琶》这出戏一戏流传甚广,至清代嘉庆年间,《赛琵琶》就被改编成了中国有名的戏曲《铡美案》。当然,陈年谷也未因《赛琵琶》这出戏而与仇梦麟计较。陈年谷长期主政贵州,他为官清廉,重视民生,修水利、办官学,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所以,尽管《铡美案》为戏剧名篇,但是在贵州不少地方民间都禁演《铡美案》,当然,这是后话了。

关于有声的诗句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琵琶行》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并序)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并序)全文翻译: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我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我俩急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的声调,声声哀怨幽思,好象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象黄莺在花丛中啼叫,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象凝结、断绝,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象银瓶破裂,水浆溅射,象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曲子完了,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四弦齐响,象撕裂丝绸一样尖锐、清厉。

        周围大小船上的人悄然无声,全听得如痴如醉,只有江面上那一轮秋月格外明净、洁白。

        琵琶女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将拨子插在弦中,整整衣裳,站起来收敛了脸上激动的表情。

        她说,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家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教坊第一部里就有我的名。

        一曲弹罢,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打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

        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渡。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当初。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上个月,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 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一年到头我没听到管弦之声。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我为你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拓展: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

        2、赏析诗歌,品味诗句中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妙处,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归纳诗歌的主旨;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思一得,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所以本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诗人出色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才是重点解决的问题。播放琵琶曲,让学生从琵琶声中感受琵琶音乐;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播放音图并茂的歌曲让学生模仿写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诗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琵琶曲《高山流水》)大家闭上眼睛,聆听这段美妙的琵琶曲。一边听,我一边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有听过: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这便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诗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他被这位知己精湛的琵琶演奏技巧所折服,两人的共同遭遇使得他们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解题。《琵琶行(并序)》原作《琵琶引》。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四、诵读诗歌,并理解文中难懂字词(朗读诗歌时,要求借鉴配乐朗诵,读出全诗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意境)

        五、整体把握。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叙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2、把握主要内容:

        这首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3、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4、分析结构:这首诗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遇到琵琶女的经过:江边送客,正苦于没有音乐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她。

        第二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况,详细描写了她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作者的感慨:对琵琶女的同情,并借此抒发了自己迁谪后的郁闷心情。

        六、赏析

        1、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2、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3、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

        第二课时

        一、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二、赏析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

        三、分析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明确: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四。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五、总结

        正是因为有了相同的境遇,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才写下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六、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

“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1.关于声音的诗句

        有声音描写的: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唐崔道融--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赋得寒蛩唐耿湋--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吹笛唐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闻笛唐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夜琴唐白居易--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风中琴唐卢仝--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听琴唐孟郊--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赋得郢路悲猿唐皇甫冉--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巫峡听猿唐吴商浩--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有声音描写的:

        早蝉唐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鸡鸣曲唐陈陶--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鸡唐崔道融--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赋得寒蛩唐耿湋--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吹笛唐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春夜洛城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闻笛唐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夜琴唐白居易--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风中琴唐卢仝--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听琴唐孟郊--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赋得郢路悲猿唐皇甫冉--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巫峡听猿唐吴商浩--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古诗里有声的诗句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古诗里有声的诗句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急

        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3 古筝诗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沈约《咏筝》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5.关于声音的名言 诗句 谚语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释义: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释义: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3、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听弹琴》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释义: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4、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琵琶行》唐代:牛殳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引之于山,兽不能走。

        吹之于水,鱼不能游。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释义: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样难得,而且五音俱全。

        一但弹起来时,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盘中发出时断时续的圆润声音。弦音飘荡发出冷冷的声音,蛰伏的小虫惊醒,神鬼听后都惊起。

        象秋鸿鸣叫呼喊伴侣北方代地的云变黑,象猩猩夜啼把南方蛮地月亮变得更明亮。象潏潏汩汩水流的声音不固定,又象北方的胡人学汉学一样,语言朦胧不清。

        好象长安月蚀时,引起满城百姓噒噒敲鼓声。听起来会感到峨峨的青山飞起,但没有压抑感,听起来又象有野水流来,有种润湿人的感觉。

        曲调中听起来会伤心地想到南朝陈后主,在春殿中酒至半酣时看着细腰女在跳舞。又象有一百只黄莺在相向唱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上,有雨水般的伤心泪水。

        感觉到娥皇女英二妃哭处山重重,娥皇女英死后云势盛大翻动。夜深霜露很大把娥皇女英空庙封住,只留下一丛斑竹在风中摇曳。

        石崇的金谷园中初春草色刚刚绿,象是他的一段思归曲。当年金谷园二十四友,手把金杯听不够。

        又像商人走在蜀道间,很多的铎磬在空山中敲响。不一会儿,此调象鹿鸣呀禽鸟鸣,众声喧杂呀众鸟鸣。

        弹奏声传入山中,群兽驻足不愿走。弹奏声飘到水面上,鱼儿听的入迷而忘记游了。

        现在才知道此种演奏技艺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人间做很多事都是靠一双巧手而为。再为我弹几曲,怎么样?在花前送你一杯酒。

        5、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省试湘灵鼓瑟》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释义: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6.有声古诗词大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描写有声音的古诗

        1)《 村居书喜》陆游(南宋)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2)《 枫 桥 夜 泊》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早蝉》 白居易(唐)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4)《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5)《 鸡鸣曲》 陈陶(唐)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 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

8.关于听 的诗句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乐府?夜坐吟 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

        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

        从君万曲梁尘飞。

        杂言?白毫子歌 李白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

        朝餐石中髓。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拂花弄琴坐青苔,

        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不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上一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

       原文: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译文: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出处:《琵琶行》——唐·白居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百度百科——琵琶行

       好了,今天关于“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银瓶乍破水浆迸下一句”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