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感遇张九龄拼音版_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翻译

zmhk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感遇张九龄拼音版_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翻译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感遇其一原文及翻译2.感遇二首

感遇张九龄拼音版_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翻译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感遇其一原文及翻译

2.感遇二首张九龄的五言古诗

3.张九龄感遇其一的第一句兰叶春葳蕤的最后两个字怎么读

4.《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5.感遇张九龄拼音版

感遇张九龄拼音版_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翻译

感遇其一原文及翻译

       感遇其一原文及翻译如下: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翻译:

       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感遇二首张九龄的五言古诗

       感遇十二首·其一

        [作者] 张九龄 ? [朝代] 唐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标签: 植物 生活 诗 动植物 其他

《感遇十二首·其一》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感遇十二首·其一》注释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感遇十二首·其一》赏析 赏析一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赏析二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著高雅的生活哲理。 《感遇十二首·其一》相关内容

        简析作者:佚名  此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

《感遇十二首·其一》作者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諡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二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张九龄的其它作品

        ○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 西江夜行

        ○ 春江晚景

        ○ 答陆澧

        ○ 张九龄更多作品

张九龄感遇其一的第一句兰叶春葳蕤的最后两个字怎么读

       感遇二首张九龄的五言古诗如下: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丹:金红色。“橘”同“桔”。)

       经冬犹绿林。(犹:还,表赞叹)

       岂伊地气暖,(岂:难道。伊:因为。地气:气候)

       自有岁寒心。(自:本身。岁寒心:耐寒之心)

       可以荐嘉客,(可:可以。以:把。荐:献给。嘉:佳)

       奈何阻重深!(阻:阻隔。重chong深:指层层阻隔)

       运命唯所遇,(所遇的就是这坏命运啊。表人生无奈)

       循环不可寻。(循环:不可改变的规律。寻:思考)

       徒言树桃李,(桃树李树:代表庸才或小人)

       此木岂无阴?(木:树。阴:荫凉,代用处)

       注解:

       岂:难道。

       伊:那里,指江南。

       岁寒心:耐寒的本性。

       荐:进献。

       嘉客:嘉宾贵客。

       奈何:无奈。

       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运命:命运。

       循环:周而复始,变化莫测。

       寻:探求。

       徒言:只说。

       树:种植。

       此木:指丹橘。

       阴:树阴。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wēi ruí ①形容枝叶繁盛: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②华美;艳丽: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胡服何葳蕤。 1,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左思《蜀都赋》:“敷蕊葳蕤,落英飘飘。”张九龄《感遇》诗之一:“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又比喻祖德之盛。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我祖之葳蕤兮邈于陈。” 2,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 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错翡翠之葳蕤,缪绕玉绥。”——《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3,比喻词藻华丽。——韩愈《归彭城》诗:“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在中医中也是一种药材,叫 玉竹。 主治 1、眼红兼有涩、痛。用萎蕤、赤芍、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 2、眼见黑花,红痛昏暗。用萎蕤(焙)四两,每取二钱,略加薄荷、生姜、蜂蜜,同煎汤。睡前温服,一天服一次。此方名“甘露汤”。 3、小便淋。用萎蕤一两、芭蕉根四两、滑石二钱,水煎,分三次服。 4、小便涩,发热口干。用萎蕤五两,煎水服。 5、 后虚肿。用萎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感遇张九龄拼音版

        《感遇·其一》由张九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翻译:

        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字词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2.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3.林栖者:指隐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感遇》是张九龄著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出自于《全唐诗》。《感遇十二首》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感遇张九龄拼音版”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文章